鄭熹就打發祝纓去跟京兆府再借點檔案之類,這種各部之間互相借別人家的檔案是件比較麻煩的事情,尤其是涉及案件的,還是大理寺借的。祝纓倒不知道這事比較麻煩,她跟王云鶴打交道一向是比較容易的。
去借了來交給鄭熹,就又去接著讀書。晚間回到家里,張仙姑、祝大、花姐都在門口等她,三人把她圍進了家門,張仙姑就笑著說“你猜猜,今天有什么好事”
祝纓道“揀著錢啦”
張仙姑笑道“比那個還好呢,咱家買地啦”
有了祝纓的話,花姐就跟張仙姑、祝大去買地,今天已經把訂金付了,就等祝纓請半天假,一道把契書給簽了。張仙姑多準備了兩道葷菜,祝大沽了一壺好酒也沒挨罵,張仙姑也跟著喝了好幾盅。
第二天,祝纓請了半天假,下午就去把契書給簽了,往衙門備了案。不得不說,家里有了花姐之后,許多事情就方便了許多。
簽完契書,收好了自己那一份,花姐道“天色還早,不如去看看賃的房子。”
張仙姑愁道“咱們現在的房子還有好幾個月呢”
祝纓道“先看看。”
又去看了幾處她們看過的房子,祝大極力推薦一個兩進的院子,說“這樣方便,放個門房看門,還能跟著伺候出門幫忙捧個包袱,咱們在后一進住也不叫他進來,也不怕他干什么事。”
張仙姑就不樂意“錢不是你掙的,就不心疼這么大個宅子,還要白添一張嘴,不行”
她看中一個與現在差不多的院子,覺得這樣就很好,租金也更劃算一點,還能省點錢,攢著好買房子。她到現在還對自己買到的薄田心中不忿“我總要買二畝良田”
花姐則給祝纓了幾個選擇,她是覺得兩進院子也無不可,不過祝纓才有一筆買田的大花銷,且據她所知,官場上六品往上想再快升是不太可能的,祝纓恐怕會保持著這個收很長一段時間,住太大的宅子就不太劃算。
所以兩進的院子她也有個備選,單個小院兒也有備選。
祝纓最終覺得“我看那個有門房的院子就不錯。”
這是一個原本小官置下的,靠南墻一排三間門房,中間一間是大門有房頂遮風擋雨,左一間住仆人,右一間放著雜物。其余布局與祝纓現在住的差不多,只是左右都是廂房,并沒有廚房,正房又帶一間小耳房。
祝纓道“怎么沒廚房呢”
花姐道“自個兒在這兒做官兒,也沒有家眷,也不用這些個,買著吃就行。現謀了個外地的知縣走了,這房子就放著收租。”
祝纓道“咱們也不用什么門子傭人,把一間門房改成廚房,這樣大姐就不用跟我擠了。”
祝大有些怏怏,張仙姑卻很樂意“好”
然而這處房子因為位置頗佳,單租一個月就得四貫錢,一年將近五十貫,如果是租整年,講價可以打個折,整四十貫。比祝纓之前租的那個一年二十貫的,翻了一倍。如果祝纓不是抄家發了一筆小財,現在還真是舍不得租的。
如果照著祝纓的規劃,還要再請泥瓦匠過來整修,又要打一些家具,工匠錢、料錢又是一筆。算來這房子賃下來,頭一個月還搬不進來,白付的租金,又要再多付一點房屋損壞的錢。
幾人算了一下這個費用,又覺得這個花費就有點大了。
花姐道“要不,我和干爹干娘再找找就照你說的這樣的房子找,也是這個格局。我想,在京城的人,總是自家開伙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