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會一點兒,不過不一定能成。”
“那就試制”
唐師傅小心地說:“恐怕要費許多甘蔗和柴火,也未必能成。要做現在的工藝,倒是能夠的。”
祝纓道:“沒事兒你做多少,就在這兒住多久,這屋子現在就是你的。什么時候做得我滿意了,我再與你二十貫錢,將你的名字從簿子上除去,你要州城也由你,如何”
唐師傅道:“大人此言當真”
“先把我要的做出來”
唐師傅來神了:“好”他主意轉得飛快,他們這些匠人比較難的是應付官府的徭役和力役等。這頭你正過著日子,那頭將人拖走干活去了,什么都被打斷了,反復來這么幾次,就什么都干不成了。他的特長是制糖,糖是比較貴的,利潤頗為可觀,但是他一年里沒多少日子是為自己干活的,有時候就是在自己的作坊里用自己的東西干朝廷的活兒。
朝廷規定一年里只征發二十天或者三十天,再征發就要給匠人錢,實際執行的時候都是胡扯,狠的一個月就能征二十天。管飯就不錯了,有時還得自己帶飯。如果能夠不在名簿上,他的日子必比現在好許多。再有額外的賞錢,家什也都能再換一套了
祝纓也知道朝廷征發是一筆爛賬,越到最后這筆賬就越爛。縱使是普通的百姓,征發也多是超額的。普通百姓也不懂這些個,一年到頭就忙個沒完,所以逃戶也越來越多。如果朝廷、官府手里能松一點兒,世上的隱戶也能少一點。
祝纓問:“今晚看著不能弄成了”
唐師傅道:“連夜也能弄出一些來,就是點燈熬油的。”他說著,將一部分糖漿放到那個“豆腐框子”里,等它凝固。又將一部分放到一只大桶里。
“那就先不用了,明天再說。對了,明天樣品做出來之后,過年先放幾天假,歇一歇。人日過后再動手。明天你先別動,我還來看你怎么弄。”
唐師傅答應了。
祝纓帶著項樂一同回去,路上,項樂道:“這老貨,倒會拿喬。”
“有本事的人都這樣,再者,心里怕也委屈。他有這樣的手藝,也確該過得好些。對了,明天過后他們休息,你們也該回家過年啦。東西都收拾好,別丟三拉四的。”
“我能留下來,叫三娘回去就行了,娘想她。”
“不想你嗎一起回去。”
祝纓這么說著,也給他們一人一份年禮。如今家里給她做事的人多了,她也如同在大理寺時一樣,每人過年也按級分一份兒。
第二天,祝纓在府衙里封了印,先打發蘇喆和蘇晴天與顧同回家,他們有一半的路可以結伴。蘇喆聽說可以回去見母親,一聲歡呼
祝纓笑道:“這么想回去呀”
“我想阿媽了”蘇喆說。
“那回去要多跟阿媽在一起。”
“嗯”
蘇晴天道:“哪有這么說話的”
祝纓道:“她說心里話,你不要教她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