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晴天道:“那是老師大度,要是別個小心眼兒的見她在面前說想走,怕不要生氣”
祝纓道:“胡說,怎么能不想母親那不是扯么一聽就很假。路上小心。”
顧同也不想走,還想多留兩天,祝纓道:“滾。”
顧同只好滾了。
祝纓打發走了他們,再到唐師傅的住處,他們已經又重支好了攤子。紅糖已經做出來了,從豆腐匣子里拍出來,一小塊一小塊的。祝纓掂起一塊來,發現它的一面上有花紋。原來那匣子底還刻有紋路,糖上自然也帶了花紋。
祝纓問道:“霜糖也是這樣的漿這樣弄么”
唐師傅道:“大同小異。”
“也能鑄出這樣的紋路和形狀來”
“也能吧,不過霜糖一般不那么弄它。”
祝纓點點頭。
再看他弄其他的。
唐師傅有好幾種技藝,竟不能在兩天內展示完。他又將放了東西的那桶取來,將上面一層倒水,祝纓看到它竟變成了一種淡黃色。唐師傅并不講解,打定主意不多教人,這個知府大人有點奇怪,他愛記就記,唐師傅卻想留著自己一點手藝,后半生有靠。
祝纓也不計較這個,她從唐師傅這里已經學到了很多了。她只要看著唐師傅都干了什么就行,接下來她自己會總結。唐師傅人在她這里,一應東西都得從她這里獲得,能瞞多少
她問唐師傅:“還能更好不”
唐師傅道:“那就要試了。只要大人給夠甘蔗與柴炭,小人總能試出更好的來。”
“以前試過多少呀”祝纓問。
唐師傅誠實地搖頭:“沒怎么試過,師傅教什么就學什么,有些想法也不敢試。”
“師傅不讓”
唐師傅很干脆:“沒錢。”
試錯是需要成本的。他刨去了徭役等等,自己沒多少本錢去試。這也是許多匠人的難處,試個幾次不能成功,就沒本錢繼續試那個不穩定的法子了,得繼續干活攢本錢。許多時候發明得靠運氣。能夠用習得的成熟工藝過活,為何要冒險呢干這一行的人多了,你試一個我試一個,總有一個合適的“偶然”被碰上,然后被許多人學了去。
不過現在好了,有人愿意當冤大頭,他都想多在這兒住些時日好好“試試”了。甘蔗在這兒不太值錢,但是人工、柴炭,尤其是“不用愁生計”就很奢侈了。
“冤大頭”也很開心:“那你就接著試”
二人達成共識,唐師傅也不再別扭了。
祝纓也回去過她的新年了。
這一年的新年,由于太子的關系大家都不能盡興,祝纓這兒再不能再在府城放煙火帶著父母登城樓去看著滿城燈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