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不是個外向的孩子。
他從小就喜歡看書,七歲的時候已經戴上了眼鏡;運動天賦弱,走路都會平地摔,嘴巴又不甜,在學校也不太受歡迎。
可他足夠聰明,聰明到明白事情發生后,代表著什么。
他失去了關愛他的父母,失去了過去習慣的生活,他只有自己了。
不過,同樣的,鑒于他呆著的地方是兒童權益保護中心在這兒的孩子,沒有一個擁有著“正常”的家庭。
這兒和福利院類似,住著的多是暫時失去監護人的孩子。有和彼得一樣父母雙亡的,有被監護人拋棄的,也有因為監護人喪失了監護資格,被迫和愛著的家人分開,天天在哭的。
孩子們的年齡相對大一些,至少沒有襁褓里的孩子。可同樣,稍長的年紀讓他們更有個性,而且不服管教。工作人員頭疼孩子們的叛逆,也拿那些跟他們對著干的孩子沒辦法。
乖巧聽話的孩子在這時候相當惹人偏愛。
彼得長得可愛,圓頭圓腦地戴著圓眼鏡,更是可愛得不得了,工作人員都愿意多給他幾片火腿。結果他吃飯慢,運動細胞又差,別說一眨眼火腿就進了別人的嘴巴,沒人看到的地方更是被刺頭少年欺負了好幾回。
最后那次他被推倒撞到了頭,流了好多血,打鬧的半大孩子里被嚇懵了不敢動,這才被發現。
八歲的瘦弱男孩兒腦袋上纏滿繃帶,一雙棕色的眼睛垂著,像是溫和無辜的犬類。他的繃帶外圈還帶著血跡,小孩子卻沒有哭,而是耷拉著眼睛盯著自己手里帶來的書,一本昆蟲記被用香蕉皮抹成了黏糊糊的灰色。
工作人員心疼彼得,給他換了房間。
彼得也是在那兒見到的尤利西斯。
新房間在一樓,有點偏,有點小,但是很安靜,只擺了兩張床。
彼得抱著自己的被子,站在門口有點忐忑。而其中一張床上傳來問候
“你好。”
“你、你好。”
彼得順著聲音望過去,第一次見到了尤利西斯。
床上的男孩兒長得小,倚在枕頭上又蓋著被子,差點就被彼得忽略。男孩兒陷在床鋪里,臉上還帶著沒有褪去的青紫淤痕很瘦,瘦得眼睛凸出,一只藍一只金的眼睛好看又難得。他看上去有些嚇人,但在和彼得對上視線的時候,還是努力地綻放出一個友善的笑臉
“我是尤利西斯。”
“彼得。”
他們倆認識了。
兩個人沒有什么更深切的接觸,就是你說早安我回晚安,你記得關燈,我扶你去衛生間。
倒也挺好。
然后,沒兩天,彼得知道了關于尤利西斯的事。
和失去父母來到兒童權益保護中心的彼得不一樣,尤利西斯萊茵是自己一個人來到兒童權益保護中心,來的時候拖著一條骨裂的腿,現在也沒愈合被子下面打著石膏呢。
唯一和彼得有點相似的,是不受歡迎這件事。
盡管尤利西斯拄著拐,一般時候都不離開那間臥室他一樣是有些孩子的眼中釘。
因為他不懂得珍惜。
有個被寄養家庭退回來的男孩兒目光沉沉
“尤利西斯是個混蛋,萊茵先生對他那么好如果,如果我能做萊茵先生的孩子就好了。”
彼得不會隱藏自己。那天晚上他在床上翻來覆去地滾,滾到尤利西斯主動坐起來。
他把枕頭拍軟了,舒舒服服倚在身后,然后跟彼得搭話
“睡不著可以聊聊天的。”
在彼得眼里,尤利西斯比他長得還要瘦小,而且臉上身上還有傷,應該很可憐。但尤利西斯一點難受的樣子都沒有。透過灑進房間昏暗的月光,甚至可以看見他眼睛中的光。
彼得也一咕嚕爬起來,坐在床上抱著被子,想說點什么,又不知是怎么說。
尤利西斯聲音輕輕的“你想問什么”
彼得揪著被子的手又挽了一圈被子。
尤利西斯垂著眼,不需要他問
“我知道你想問什么。”
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