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宏大”這所謂的“宏大”,影響的甚至不止都大漢一朝。以武皇帝的作風,他決策所遺留的恩澤動輒是千年起步,各種意義上的萬世效法。譬如鹽鐵官營,譬如冶金技術,譬如絲綢之路,譬如西南的商道。如果展開歷史稍稍閱覽,那么除了各代沿襲不輟的秦制秦律以外,對后世影響最大的制度與體系的變革,大多都發生在武帝的那數十年。
甚至甚至到了現在,我們回望這一個世紀以來的商業貿易思路,也能發現某種驚人的即視感。
所以說,后人還真是沒有創造力呢,對吧,武皇帝
皇帝相當矜持,而又謹慎的咳嗽了兩聲。
“其實后人也還不錯。”他很謙虛的說道“朕看那個姓李的唐太宗,就很有創意么。朕聽聞他施政的種種舉措,也頗受啟發,很有共鳴。”
正襟危坐的汲黯面無表情,只是平靜的看著至尊的天子。
皇帝稍稍有了些不自在
“汲公想說什么”
中大夫深深嘆了口氣。
“我知道陛下想聽什么。”他道“但論阿諛奉承,臣確實不如公孫弘等。”
皇帝
好吧,他剛剛暗戳戳引用一句唐太宗,的確是要以此比興,旁敲側擊的炫示自己的燦爛功業,俗稱凡爾賽;如若此時有明事理的大臣恰到好處捧上一句,那效果便愈發渾然天成,弄不好還能記入史書稱作一代嘉話。但現在現在讓中大夫一句實話,徹底毀了個干凈。
當然,要是真有史官在冊,大概也能寫個千古留名的典故出來,不過典故的蘊意就似乎不太符合皇帝的預期了
天子的臉垮了下來。
汲公渾若不覺,淡淡的繼續“不過,陛下遠見卓識,圣明燭照,天下無可比擬。傳聞說黃帝見一葉而知天下將秋,想來也只是如此了吧。”
皇帝不覺愕然“汲公不是說不會阿諛諂媚的么”
“這是臣的實話。”中大夫心平氣和道“此外,既而天幕有言,臣自然會贊同陛下開拓西南的舉止。只是巴蜀多山地,還是要徐徐圖之的好。”
當然,要以武帝時的成果來苛責宋及以后,未免有點不近人情。畢竟制度有發展有成熟,接近成熟的制度已經相當于屎山代碼,能跑就別亂動。
但成熟的制度恐怕不能做茍且的借口。畢竟,后一千年的歷朝歷代并非是改不動或不能改,而是在搖籃中當了太久的嬰兒,沉溺于溫柔鄉太久太久,以至于已經忘了當初出發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