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周庶人料理完云南的事情,帶著十幾車的草木標本和書籍,長途跋涉,重歸故土。
再度回到京師,周庶人自然先要去拜見父母兄長,而待到出宮之后,免不得又要往周王府去走一遭。
原配夫妻經年再見,彼此都覺得陌生了。
周王府看著面前幾乎像是變了一個人的丈夫,遲疑著沒有做聲。
反倒是周庶人先行開口“這些年在云南,一直都沒有回來,期間雖然也寫過信,但有些話終究還是當面說來的更好一些。”
他躬下身去,向周王妃作揖請罪“當初在宮里,是我昏了頭,對不住你,這些年府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實在虧欠你良多。”
周王妃心緒復雜至極,卻也沒說“沒關系”,嘴唇動了動,終于說了句“都過去了。”
周庶人又低聲道“還有一事要多謝你,我聽說,你專程給杏娘做了道場”
周王妃道“也是可憐人。”
周庶人沒有作聲,只是神色黯然。
周王妃便咳了一聲,又問“可帶了杏娘的棺槨北上”
周庶人溫聲道“她臨終前說,更喜歡云南。”
周王妃輕輕“噢”了一聲。
曾經同床共枕的結發夫妻,這時候卻如同陌生人。
周庶人自覺氛圍尷尬,遂迅速道“父皇遲疑著該當如何安置我才好,我倒覺得如今這樣就很不壞,我在上書房見了大郎,你把他教導的很好,想來日后,他會是個比我好得多的周王”
“至于我,”他站起身來,輕笑道“還是醫書典籍更加適合吧。”
周庶人向她道“把南院收拾出來吧,我帶回來的那些東西都安置過去,那邊地方大,也僻靜,日后免不得有太醫時常過來與我議事。”
這樣也正合周王妃心意,她含笑應了“好。”
皇帝早先登基之初,仍然有著效仿周朝封建舊制的想法,只是后來不知怎么,卻自己打消了這個念頭,因而除去北方邊境不寧時燕王被派遣出征,其余諸王都留于京師,渾然沒有就藩的意思了。
再等到皇帝駕崩,太子登基,乃至于太子駕崩,皇太孫登基之后的幾十年里,本朝都未有外封親王之事。
與之相應的,周庶人當然也就沒有離京了。
他死之后,史官對于他的定位有些為難。
這位太祖皇帝的第五子一生功績赫赫,極得民心,要是不得一個美謚,別說周王一系,天下百姓只怕也不會放過他
可是這么著問題就來了這位爺的王爵是被太祖皇帝廢黜掉的,之后便是庶人身份,直到辭世,此時蓋棺定論,又該當如何
這史官壯著膽子去問上司,迎頭就被啐了一口“你是不是傻那是周王的父親,他要不是周王,不就相當于否定了周王世系此事自然有天子操持,何須我等掛心”
果不其然,很快皇帝便降下旨意,復周庶人為周王,并賜謚號為“文”。
周文王這可是頂尖的美謚了
且又有向西周文王致敬之意。
朝中官員并不曾對這謚號提出異議,畢竟周王是憑借實打實的功績得到的這個謚號。
而此時此刻,周王府內,從前的小周王、如今的周王卻是跪在母親面前,涕淚漣漣“娘,真的要按照父王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