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四章24
邀請葉瀾的唐商名為竇亮,是原安陸郡人士,武德四年,安陸郡改名為安州。
往返于東勝神洲與南贍部洲的唐代商賈有三種,其一是本地藝高人膽大的腳商。對這些人來說,去海對岸的大洲是淘金的,誠然他們沒有辨別法器優劣的能力,也沒有足夠的靈石,可誰都知道,海對岸遍地是珍寶,只要能攫那么一兩顆丸藥回來,后半輩子就不愁吃穿了。
然而,這些普通行商買不起足夠橫渡海峽的飛舟,若真遇上了海獸妖魔也無力抵擋,對他們來說,這橫跨兩洲的旅途,幾乎是十死無生。
第二種商賈是唐本地的富豪,他們的行商之旅就要順遂許多,首先,這些商賈能夠雇傭大唐本地的修士當引路人,即便這些修士少有對東勝神洲熟悉的,卻也比他們眼光更好,更懂法器,哪怕被宰,都能買到好貨。
此外,修士還可能兼任保鏢,讓他們一路無憂來到海對岸。
這其中還是有些問題的,譬如正經大能不為金箔所動,他們能請動的注定是小魚小蝦,這些修士能力不強,保障度也不是很高,高檔的拍賣,他們都參與不了。
最后一種,也是往返二地最有利的,則是大門派出身的商賈。
咱也不是說入了門派就會修道一輩子,哪怕出家都會有還俗之人,修道修到一半覺得自己悟性不高,實在繼續不下去的人也有,還挺多,其中一小部分就會選擇轉職。
這群人往返兩地,有的是為了門派,沒辦法,光靠香火錢,哪個門派都活不下去,總要有自己的經營吧寺院尚且在放印子錢,行商而已,不寒顫。
還有些則是將“逍遙”二字貫徹到底,人天生就愛天南海北到處亂逛,看遍了大唐的風景后往東勝神洲跑,那兒的版圖跟大唐一樣,每個國家風情還不盡相同,妖族更是遍地走,在旅游的間隙偶爾做點小生意,給自己賺路費,何樂而不為。
竇亮就是第三種,可他不是真逍遙,而是覺得修行修不出什么名堂,還不如行商,這樣背靠門派,又過著富裕的生活,聽上去就很爽。
但因他年輕,目前為止也就跑了東勝神洲四次,每回都是從大安國的港口登陸。
倒不是說他不想看看其他國家的風光,只是因大安國發展得最好,將東勝神洲的港口基本壟斷了,想去其他國家的口登陸都不成。
又聽說大安國占據東勝神洲超過一半的土地,儼然另一個更加開放的唐國,于是每次來都在這打轉。
四次這次數不多不少,你說他能對大安國有多了解是不可能的,只能說來之前道聽途說,知道這里有多少門派,有哪些大能不可惹云云,此外積累多次經驗,勉強能買到些稱心的貨物,起碼將船票費給抵了。
跟本地門派打交道是不可能的,他哪有那么大的臉
可即便不認識大安的修士,也是聽說過劍修之名的。竇亮乘坐的往返于二地的船很大,可載萬斤重,日行千里遠,再加之商賈們自帶空間,能容納不少人。
竇亮一眼就看見了葉瀾,原因無他,劍修太顯眼。
唐人聚在一塊,說那劍修,真是好氣度、好姿容,一身劍骨,說他們這么多年道都白修了,這不就是他們夢寐以求的神仙人物嗎
東勝神洲的人聚在一起,都覺得此事很不對,那凌霄派的劍修怎么有錢了怎么買得起船票了再一討論,統統認為這劍修是被雇傭了,去唐做活的。
又說“這模樣,唐人能讓他們進嗎”
“唐人的官府最是夾生,動不動就把人遣返,哎,希望這次去大唐能夠順順利利。”
大唐對境內修士看官嚴格,從來不是外人想來就給他們進的。
竇亮仰慕葉瀾,這種仰慕并不是男對女的仰慕,而是向往仙途的普通人對真仙人的仰慕,他自認為也學過些符箓技法,可沒有道心,便自覺自己跟那些插著棋子到處看相的“活神仙”沒區別,幾乎就是半個招搖撞騙的。
葉瀾就不一樣了,看著就像是真仙人,這樣的人,是無論如何都要上去了解一番的,萬一就成朋友了呢
他也聽說了劍修都不大富裕,可看著葉瀾的樣子,又覺得不像,你看這一身氣度,那怎么會不富裕,你說她視金錢如糞土還差不多。
等從官府入境后,竇亮正好看見葉瀾,只見她遙望遠處的城池,略皺眉頭,不知在思忖什么,竇亮便斗膽上前,想當東道主。
葉瀾答應了他的邀約,竇亮高興極了。
對葉瀾來說,竇亮是個難得一見的好人、熱心人。
他自掏腰包,帶她入住揚州的邸店。
他們跟高長松上回一樣,走的是揚州港,隋唐是揚州最繁華的時期,不然怎會有“煙花三月下揚州”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