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自然是沒聽說過的。
什么榨油,這年頭能弄點豬肉日曬、烘烤或是熬制后,收集凍油成脂膏,便能在用飯時抿上一口葷油味兒了。
膏油煮肉,亦或是在燒烤刷上薄薄一層,已然算是張騫眼中絕對可口的美食。
此時,衛無憂突然提了榨取植物油,張騫雖然聞所未聞,但卻很清楚一點
衛家小友十分會吃,他能拿出來說道的東西,必然了得。
想到這里,張騫站直了身子,探手取下頭頂的麥秸草帽,煽弄兩抹涼風,拔腿從田埂間出來“仔細跟伯父說說,你那個什么植物油”
春末夏初的晴日,陽光耀眼的讓人睜不開眼,張騫說完話,正巧走到衛無憂身邊,順手就將那頂寬檐卻破破爛爛的麥秸帽扣在他頭上。
大帽子順著小腦袋一滑,“吧嗒”遮住了衛無憂的雙眼。
小仙童這會兒變成了小牧童,一邊雙手扶著帽檐向后撥弄,一邊仰著頭解釋“方才伯父也說啦,胡麻出油量很大,對吧。”
張騫點頭“正是,可這東西中看不中用啊。”
他也曾嘗過,壓根入不得口。
衛無憂嘿嘿一笑“那是因為伯父少了幾道工序,沒有過掉里頭的雜質。”
所謂榨油,必得從炒干開始。
而西漢時期,菜肴的主要做法便是煮、蒸、烤、煎四類,因為沒有植物油,他們的煎甚至也是干煎或水煎,更加不會有炒菜的概念了。
為了讓張騫更好地理解“炒”的概念,衛無憂打算親自動手。
今年不過五歲的衛四小公子挽起袖子,招呼張騫“伯父,還有胡麻嗎”
張騫亮出懷中的布兜“噥,這是后頭菜園子要種下的胡麻種子,陛下離宮還要了些去,其余的已經轉交少府,分發給皇家苑囿種植了。”
小布兜沉甸甸的,這些量倒也足夠演示用了。
衛無憂小朋友自信滿滿,覺得自己一個曾經深諳古法壓榨的美食u主,炒芝麻這點小事不在話下。
遂揮揮肉手,招呼道“伯父,我們去灶火邊。”
長相頂可愛的小公子背著大草帽,前路都看不清楚,還要雙手拖著張騫裝芝麻的小布兜往前走。這氣喘吁吁的萌態,與說話的氣勢截然相反,逗得張騫忍不住笑起來。
不等他這位小友反駁,張子文便一手撈過小布兜,一手相攜衛無憂,配合著小短腿的步伐慢悠悠往自家灶爐去。
這一回,衛無憂顯然高估了自己的廚藝水平。
小小的身板立在案幾之上,勉強才能夠到灶臺。他雙手操著鐵制的大鏟子,有些吃力地解釋道“伯父請看,像這樣炒干胡麻種子,可以去除其中多余的水分。這里頭也大有學問呢,須得掌握好火候,夾生或是過熟,都會造成胡麻出油少,對后續榨油影響很大。”
張騫聽得十分認真,眼神還得時刻在衛無憂與鍋灶之間來回轉換,生怕一個不小心,小蘿卜丁再弄傷了自個兒。
衛無憂越炒越來勁兒。
張子文就這么望著鍋中的胡麻好半晌,道“賢侄這處的胡麻好像焦了,那一處還是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