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胡”指的是胡惟庸,“藍”指的是大將軍藍玉。
朱元璋以藍玉案為契機,不僅誅殺了藍玉一門,連一些公侯在內,一律牽連,而且此為“明初四大案”之一,皆是明太祖朱元璋為消滅認為對明朝統治有威脅的人,而由此所引發的著名四大屠殺案件。
明朝朱元璋時期。
朱標震驚詫異地看向朱元璋“爹”
旁的不說,藍玉是他太子妃的舅父,且素來與他關系甚好,到底因何事要被誅殺
“這這”
朱元璋又想撓頭了,現在藍玉可還沒死呢,誰知道他以什么理由誅殺的藍玉。
而且真要說起來,藍玉可是他為標兒
要真說起來,藍玉之死,其實和朱標的早逝也有一定關系。
朱標皺了皺眉,嗯
朱元璋一拍大腿,嘿,他就知道
可能他認為這藍玉是“沒用”了吧,哈。
朱標可謂是朱元璋的“掌上明珠”,他出生于朱元璋攻打南京期間,于酣戰之中的朱元璋,在聽到長子的出生之后,竟然高興的跑到山上去題字“到此山者,不患無嗣。”所以自其出生,朱元璋始終都對朱標疼愛有加。
聽到這里,朱標瞬間撓了撓臉,掌上明珠什么的這天幕也太能用詞了。
倒是朱元璋聽得樂呵樂呵的,還煞有其事點點頭。
“掌上明珠”倒是真真貼切。
因這份喜愛和重視,所以朱標自小就被朱元璋當做接班人來培養。
而朱標也確實威望極高,富有執政經驗
朱標二十二歲時,朱元璋見他年紀已長,遂令今后一切政事并啟太子處分,然后奏聞。
有意讓太子“日臨群臣,聽斷諸司啟事,以練習國政”。
并且朱標不像朱元璋脾氣火爆,他生于安樂,卻無紈绔之習,忠厚,能盡心受教,對大臣老師也都十分恭敬。
此外,朱標在做太子期間,看朱元璋殺人太狠,就曾建議施行“寬通平易之政”。
所以有朱元璋做反比,朱標在朝中的擁戴程度可想而知。
聽到這里,朱元璋不僅覺得沒什么,反而還頗為自得的點點頭。
他家標兒,就是好,沒得說啊。
洪武后期,藍玉和朱標關系甚好,本來是朱元璋留下輔佐朱標的,可惜朱標早逝。
之后朱元璋立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子,可是朱允炆“仁弱”,藍玉性格又居功自傲,顯然不是年輕的皇太孫朱允炆能鎮得住的,于是朱標逝世不久,朱元璋就把藍玉也屠戮了,可以說,朱標不死,藍玉其實也不用死。
朱標不由得深深嘆了口氣。
這么看來,他真要好好“保重”身體才行,畢竟后續影響太大。
朱元璋和朱棣兄弟幾人抓住朱標的手,懇切點頭,是啊是啊,大哥
馬秀英也是嘆了口氣,又在思量那養生保健之法。
當然,藍玉一門盡皆被處死的原因,肯定是不可能這么就簡單的
首先,藍玉至少就犯了三大罪。
第一,驕橫跋扈,藍玉屢次統帥大軍作戰,多次立功,當時朱元璋待他可謂是十分優厚,所以藍玉漸漸驕傲自滿,甚至在軍中擅自罷免和提拔軍官,獨斷專行,使得朱元璋曾多次責備他。
第二,目無法紀,藍玉的義子多達幾百人,而因藍玉的權勢,藍玉的家人不僅侵占民田,濫殺無辜,而且單藍玉自身而言,也屢放厥詞,自恃有功,專恣橫暴,所為多不法,舉止傲慢,無人臣禮,還認為朱元璋給他的封賞太低。
第三,意圖謀反,錦衣衛指揮使就曾找到藍玉謀反的證據。
另外藍玉謀反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的姻親葉升被誅,使得藍玉有“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感覺。
這大概是促成藍玉謀反的最有利的證據。
但說起來,雖然藍玉謀反的動機還是很充分的,但藍玉到最后也只是有謀反的“動機”,而沒有轉變成謀反的“事實”,因為朱元璋老謀深算,先發制人,于是藍玉一黨就只有被動挨打,束手待斃的份了。
朱元璋不由得冷哼一聲,藍玉果真是想要謀反嗎
朱標也是抿了抿唇,不知該如何去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