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我們現在還來得及嗎”
“還能做什么嗎”
于歷朝歷代下,有女子不禁發出此疑問。
而且不止是一個,而是很多個。
畢竟她們有的已不是豆蔻年華,有的已嫁作人婦,有的已經到知命之年,有的已學成長成還能再做什么,又能改變些什么嗎一生短暫,余生雖未盡,可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剩下的時光里,可有更多時間尋求改變
秦良玉的故事就到這里,接下來,再給大家講一位女性人物,是清代著名的女科學家。
這位女科學家撰寫的月食解一文,精辟的闡述了月食發生,月食和月望以及食分深淺等知識。
而且她還總結了我國古代數學成就和西方籌算法,寫下了當時的科普書
即勾股三角解,歷算簡存,籌算易知,象數窺余等等。
并且這位女科學家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從宇宙宏觀與微觀結合來理解“天圓地方”這個概念的人物。
除此之外,她還弄清楚了日食,月食的形成原理。
并且其寫下的月食解,不僅語言直白,還有配圖,堪稱一目了然,同時其他著作還有西洋籌算增刪一卷,重訂策算證訛一卷,象數窺余四卷,術算簡存五卷,籌算易知一卷。
她就是王貞儀,雖然年僅29歲便因病去世,但王貞儀短暫的一生,卻可謂是兼資文武,六藝旁通,博而能精。
王貞儀這簡短的二十九年,卻已經抵得過大多數人的數十年了。
“才年僅29歲的女科學家啊”
“這些聽著,我都不懂。
而且才不到三十歲,真算起來,能有所成的也就十幾年吧這也是很了不得了啊。”
“又認識了一位奇女子”
女科學家誒,那其學問得高到什么地步
更何況是年僅29歲的年紀
王貞儀于清乾隆三十三年間,生于江寧一個醫生家庭。
其祖父王者輔,字惺齋,曾任豐城知縣和宣化知府,精通歷算,著述甚豐。
特別是他家藏書豐富,據說有七十五櫥,這些書籍對王貞儀的成長有很大影響。
十一歲時,王貞儀隨祖母去吉林為祖父奔喪,在宣化府生活了五年。
后來她又隨同祖母和父親去過北京,陜西,湖北,廣東和安徽等地,游覽名勝古跡,見聞頗多,也接觸到不少社會實際,其間研討學問,又“學射于蒙古阿將軍之夫人,發必中的,騎射如飛”。
從蒙古人學騎射,通星象,精歷算,工詩文,通醫理,而且其詩質樸無華,情感真摯。
用一位藏書家的評價來形容王貞儀,那就是“德卿于書,無所不窺,工詩古人辭,尤精天算,貫通中西。
自古才女如謝道韞、左芬之屬能為詩矣,未聞其能文章也;曹大家續漢史矣,宋宣文傳周官矣,未聞其通天算也。德卿以一人兼之,可不謂彤管之杓魁青閨之收并乎”
德卿是王貞儀的字,可見從少年時代起,王貞儀就已經表現出了其百折不撓的堅強性格。
一個女子,竟然從蒙古人學習騎射
而且通星象,精歷算,工詩文,通醫理
這可不止是會得多了。
畢竟聽天幕之言,這不止是會,也還精。
短暫二十九年,可真算起來,恐怕從通曉事理開始,大概也就那十幾年時光。
而這時間內,能學習和掌握這么多,又何其容易
所以想要做何事,與時間的長短又能有多大干系
若是想要去做,大概都是能做得到的吧
可知王貞儀在操持家務之余,仍是孜孜不倦地刻苦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