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男人十年寒窗苦讀,說什么辛苦難得,可女子又何嘗不是如此。
男人能做到如此,女子也是能夠如此,誰也不必誰差
像我們剛剛講到過的王貞儀從小聰穎有大志,少年時代的她,就已經表現出不同于一般女子的,百折不撓的堅強性格,而其中最為突出的,便是王貞儀突破了封建社會“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束縛。
當王貞儀十幾歲的時候,就曾向蒙古將軍的夫人學習騎射。
史書說她“跨馬橫戟,往來如飛”,達到“發必中的”的程度。
為此,王貞儀還得意地寫下詩句“亦曾習射復習騎,蓋調粉黛逐綺靡”。
另外,王貞儀還認為“同是人也,則同是心性”。
她強調學問并不是專門為男人而設的,女子的智慧并不比男子差,學成了一樣有益于社會。
秦王宮。
嬴政不由得詫異挑眉。
要知道經由天幕所說,在那個時代之下,一個女子能有此見地,可真是夠難得的。
不止如此,王貞儀還曾以花木蘭,大小喬等為題材,寫下了題女中大夫圖的長詩,抒發自己“足行萬里書萬卷,常擬雄心勝丈夫”的胸懷,而除此之外,王貞儀還曾不顧社會輿論的壓力,堅持踐行自身才德觀。
她不僅反對“才非女子事”的看法,亦將“才”的外延擴展到“詩詞文賦”創作以外的各項能力上。
也是由此,王貞儀才能逐漸長成為著名的女天文學家,數學家以及醫學家。
可以說,同其他科學家相比,王貞儀在科學的道路上更要艱難。
只因她是女子,所以她要從事科學研究,就必須同封建迷信和封建倫理進行斗爭。
歧視又是來自男性的歧視,來自社會的歧視
這社會之下,對女子何其不公
再次聽到這些,已有更多女子在為其憤然和叫屈。
曾經在王貞儀剛開始鉆研天文以及做詩繪畫的時候,就有一班封建衛道士嘲笑她。
但是王貞儀沒有屈服,她據理駁斥,堅持為科學開辟道路。
期間,王貞儀還在一首詩中寫道“始信須眉等巾幗,誰言兒女不英雄”
她頑強的頂住了封建禮教的重壓,不屈不撓的進行科學研究。
同時,王貞儀對于封建社會給予當代女性的歧視和壓力等,也并沒有置之不理。
甚至她一直在為婦女于封建社會中沒有受教育的權利,沒有學習科學文化的機會而大聲疾呼。
所以從王貞儀身上,我們完全能夠看到一個剛強女性那種要求自尊,自強,自愛,自立,以及平等的崇高精神
女人何苦為難女人,盡管為難女子的也多是女子,但能幫助女子的,也多是女子
若是能喚醒更多女性,當這種力量可以團結起來時,其爆發的潛能和沖擊等,必然是極其巨大且令人駭然的。
永遠不要小看任何一位女性,都是生而為人,所謂女子之能,又能比男人差到哪里去
這是感同身受啊。
所以王貞儀懂得其他女子的苦,也看得到其他女子的不易。
“這樣一位女子,怎能29歲就因病去世了呢”
“是啊,太可惜了。”
“真是天妒英才”
聽到那王貞儀為女性權益而奔走疾呼,已然有不少女子都紅了眼眶。
一個女子所受到的歧視和壓力等,尚且都能將自身為難住,更何況是為其他眾多女性們呢
所以王貞儀此舉,堪稱大義也為人所尊敬欽佩
可越是打心底喜愛這位女子,就越是為其的早逝可惜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