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心中微動,卻著實有了幾分感激之意:“衛將軍何必如此?正如將軍所言,我家劉豫州得淮南,安淮南,再以其人禮賢下士,莫說淮南英才了,便是我這種愚鈍之輩都要傾心報答他的;而衛將軍執掌河北、三輔,難道河北、三輔的英杰會不從衛將軍嗎?將軍何必如此記掛我等三人……讓將軍錯愛了。”
公孫珣情知對方不可動搖,便再度失笑,然后終于松開了手。
話說,公孫珣之前吹捧什么淮南三杰,又是鄧禹,又是陳平,又是比韓信還出色的,身旁諸多大臣其實心中早就不忿,唯獨其中一些重臣與年長者多有城府,未曾顯現,但另一邊年輕人中間卻總有忍不住火氣的,此時見到公孫珣松手,卻忍不住紛紛上前喝問嘲諷。
同時上來的有三人之多,但相顧之后,一丑一俊兩名未加冠的少年立即稍停,唯獨一名帶有印綬的年輕官員當先一步面喝問起了魯肅:
“如這位使者所言,劉豫州居于淮南,則淮南英杰歸附,可我家衛將軍難道只是居于河北區區之地嗎?自董卓亂政以來,衛將軍實掌天下之權,足下號稱高才,自比鄧禹,卻只感劉豫州安淮南之恩,為何不感衛將軍安天下之恩呢?”
魯肅不認得此人,只能茫然拱手,然后認真相詢:“敢問足下姓名!”
“去年七品官職冀州政績考核第一,發干縣令,太原王凌王彥云!”此人昂首應聲。
“失禮了。”魯肅心下恍然,然后繼續懇切相詢。“那其余兩位呢?”
“這位是去年秋日入學,明經科第一,河內溫縣司馬懿!”王凌隨手一指。“而這一位則是去年文學科第一,山陽王粲!”
魯子敬心中愈發感慨,卻是先瞅了瞅旁邊一言不發反而似笑非笑的公孫珣,情知躲不過這一遭,才昂然應聲:“見過三位……其實王君適才所言極有道理,凡感其恩,當為其事,在下也是頗以為然的。可是既然淮南英杰不愿從衛將軍而皆從劉豫州,那便只能說明,劉豫州有恩德加于淮南,而淮南未見衛將軍之恩德了!”
王凌一時慌亂,不由去偷看公孫珣,卻發現后者只是在笑。
——————我是笑瞇瞇的分割線——————
“漢末,劉豫州遣魯肅訪太祖于鄴城,陳登隨行,相見于銅雀臺,太祖照鄴下諸臣與大學佼佼者為從,晚宴既罷,肅問登曰:‘適才應付匆忙,未盡品才俊,加冠為官者且勿論,諸少者元龍以何人為佳?’登答曰:‘臺上有二少年應對出眾,俊秀者曰司馬懿,面丑者曰王粲,皆一時之選。’肅搖頭:‘司馬子言辭鋒利,王氏子才氣逼人,然適才吾與諸鄴下臣從辯論,口出豪言,稱衛將軍無恩德加于中原,眾皆變色,獨一身長少年立于臺側,巋然不動,如鶴立雞群,正欲聞彼姓名。”登私問族中古舊,乃瑯琊諸葛亮也!”——《世說新語》.品鑒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