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雉收到劉盈的信后,會心一笑,對魯元公主再婚之事,甚是欣慰。
先前魯元公主“休夫”之后,張家并不是沒有都異議,而是被她壓了下去。
張敖倒是不敢舞到她面前來,只是那位張老夫人抱著孫子哭個不休,鬧著要替孫子找回親娘。
呂雉就派了個宦官去,問她,想要孫子跟著親娘也不是不行,但魯元公主如今身為皇太女,既為儲君,那么她的子女就得跟她姓,甚至連她要娶的夫郎,亦會參照皇室慣例,選三夫四侍,“嫁”入宮中。
意思很清楚,你要想給孫子找回親娘,先把兒子送進宮去。
那宦官還頗為嫌棄地看了眼張敖,帶著幾分清高之色地說道“以皇太女的身份,宣平候的年齡和樣貌,都不足以匹配,恐怕難登后位,或許皇太女會念在子女的份上,恩賜貴侍之位”
張老夫人一聽這話,原本哭得快半死不活了,這一下就立刻精神起來,趕緊拉住兒子,說什么也不許他再回頭去找魯元公主。
當初娶公主時,是公主下嫁張家,不論如何,也是以張家為主,對于張家來說,那是增光添彩之事。
哪怕當初給兩人訂婚之時,劉邦尚未打敗項羽一統天下,張老夫人心下雖有些嫌棄劉邦泥腿子出身,可漢王與趙王也算門當戶對,兩家正是結盟之時,她也說不得什么。
到后來劉邦正式登基為帝,她就更無話可說。
偏偏劉邦自己打了敗仗,居然要用已經嫁人生女的魯元公主去和親,張老夫人當時一聽就差點嘔血,偏生張敖連抗議反對都不敢,幸好呂后力挽狂瀾,終于攔住了劉邦,留下了女兒,可這事被鬧得朝野皆知,張老夫人就覺得自己兒子頭頂綠云。
這還不算,劉邦沒能把女兒送去和親,還被呂后和朝臣阻止易儲之事,拿別人沒辦法,就拿女婿撒氣,故意刺激和激怒張敖下屬,“逼”得他們意圖行刺謀反,順手就把剛給他送了美姬生了兒子的張敖趙王封號削了,一家老小被迫遷往長安,只留下個宣平候的空頭爵位,毫無實權。
那時魯元公主自覺“對不起”張家,對張老夫人故意拿喬也未反對,甚至默許了她送給張敖的姬妾生下庶子庶女若干,直到她抱走了她費盡千辛萬苦生下的兒子,直到母后忽然召她進宮,問她可愿改姓
她才恍然驚覺,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失去了自己的想法,如同行尸走肉般生活在那個牢籠中,遵循他們所說的“禮法規矩”,任人擺布。
幸好呂雉給她帶來了新的選擇,那神奇的天幕直播u主讓她看到了自己未來“結局”,她有了改變的機會,第一個要改變要斬斷的,就是與張家的關系。
呂雉一直擔心她會像劉盈一樣,以后因為兒子張偃最終原諒張敖,讓那些“有心人”再次攀附算計。
現在好了,魯元公主打算娶的新人是竇漪房的兄長,一個既無出身亦無背景的普通平民。
竇漪房能靠自己的才學考上女官,呂雉選用她做自己貼身秘書時,自然也沒少讓人調查她的出身和家世,也曾看到過這竇長君的只言片語,卻沒想到,有朝一日,他會成為自己的新女婿。
劉盈在信中對竇長君是一頓好夸,尤其是對他的君子風度和美姿容贊不絕口。
呂雉就同意了。
關于不希望兒子是個君子但希望女婿是個君子的心理,就不用多提了。
至于女兒看臉選人,她也不覺得有問題。
皇帝都可以后宮佳麗三千美人無數,諸侯王和勛貴們哪個不是看美色選人,嘴上喊著娶妻娶賢德,眼睛就只盯著美色,楚歌楚舞楚腰,奪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