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幾位入榜的女子,也大多是世家出身,畢竟此時的平民女子能夠接觸詩書的機會太少,沒有平等的教育機會,就很難有出頭之日。
盡管如此,前來赴考的女子也超過百人,比數千男子來說,所占比例微乎其微,可最終上榜的人數卻接近三分之一,比原本武則天所定下的女科選士十人還多了一個名額,更是讓那些早知內情的學子們捶胸頓足,后悔不迭。
若是當初沒人反對,女科考她們的女科,他們考他們的進士科,就算名額沒變化,那也可以說是考題難度不同,選取比例不同,總有能說得過去的理由。
可現在同科取仕,一樣的考題一樣的考場,女科考出來的成績如此之好,連復查試卷時,那些上榜的進士,看了之后都無話可說。
甚至還有人私心以為,若不是朝廷的宰相們為了給天下男子挽回點顏面,特地點選了個男子為頭名,單看詩文書法,前三名的順序只怕要倒過來。
就連武則天,也看著三甲人選但笑不語。
張柬之和狄仁杰面面相覷,只能硬著頭皮為頭名站場,說盡好話,最后武則天卻笑道“既然兩位宰相都說科舉不僅要考詩詞歌賦,還要看經世治世之才,方能為政一方,造福百姓,那么,再開一場殿試,就由朕親自出題,考一考今科進士們,這安邦治國之道。”
她又補充說道“殿試不黜落進士名額,只是以策論之才定最后名次。”
“諸卿以為如何”
諸卿眾臣還能如何只能答應下來,自此開始,科舉又多了一道殿試的門檻,雖然不會降低選取的人數,但殿試是由皇帝親自出題問策,也是進士們在當官之前唯一一次能夠面圣的機會,若能一舉奪魁,或者所做文章讓皇帝看上眼,就有可能一飛沖天,前途不可限量。
武則天三言兩語就定下了“加試”,卻讓已經金榜題名的進士們開始惴惴不安。
從得知自己中式上榜,到收到禮部殿試通知,眾考生們又驚又喜,驚得是還得加考,喜得是能夠見到這古往今來第一個女帝,能不能飛黃騰達就看最后這一次考試了。
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進士們誰都不肯服輸,想著那兩位就算是取巧贏了一次,這一次殿試考的是治國安邦之道,庫狄氏善于管家理財,殷氏擅長書法詩文,都是后宅中的佼佼者,卻未必能知天下事,只要在殿試一場,最終贏得這些女子,他們也能挽回一點顏面。
上官婉兒看著武則天正在起草的考題,臉上的神色十分復雜。
她既希望能夠多些女子可以擺脫桎梏,走上仕途,卻也擔心這些后來者與自己爭寵,奪走女帝的寵愛。
可無論如何,她也想不到,女帝要考問的,竟是一道連她都沒想到的題。,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