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舉一個例子,就連你騎的馬是什么毛色都要管。
唐朝全境分為二十六關,每關又分上中下三等。
你要過關就要出示憑證。「過所」不只是登記你的個人外貌、年齡、戶籍所在地、為什么要外出等情況,還要記載你的隨身物品信息。
出遠門要有交通工具,離不開馬匹、毛驢。當時必須登記隨行牲口的數量、毛色、牙齒年齡等。
在關口核查時,一旦發現實物與登記不符,尤其是馬匹出現問題,唐朝法律有話要說了,你準備挨杖打吧。
唐律疏議“若家人相冒,杖八十。即將馬越度、冒度及私度者,各減人二等;馀畜,又減二等。家畜相冒者,不坐。”
寥寥幾行,想必大家已經看出來了,活在古代的升斗小民有多不易,僅僅出個門也是限制頗多。
因此,對于絕大多數現代人來說,穿越回到古代無疑是一種很可怕的刑罰。
你習以為常的規則內的自由與便捷全都消失不見,你的三觀認知與一個時代截然相反,那等同于打斷筋骨、碾碎血肉、改變靈魂地重頭開始。
嬴政若有所思。
這段講述里的四個朝代,他沒聽說過,應該是大秦滅亡之后的事情了。
大秦終究是會亡的。
這個認知令人極度不悅,但理性認知到那是必然的。保守估計,至少該是五百后的事情吧
思及此處,不免想到長子扶蘇。
依照秦國的慣例,自從秦孝公以來就一直早早確立儲君。
由于秦獻公之前儲君變動頻頻引發朝局不穩,吸取了歷史經驗教訓后,秦國就形成了不成文的規矩。不僅很早立儲君,而且會同時預立儲君的繼承人。
例如秦昭王立安國君嬴柱為王太子。同時,嬴柱的兒子贏異人也被確立為王太子的繼承人。
這套繼承制度保證王權能夠平穩交接,在先王去世后,新君能夠井然有序地繼位。
嬴政一統天下建立秦朝,原本也該盡快定下儲君,可三年過去依舊沒有正式冊封某個兒子。
是他不想嗎
當然不是了。
原因有很多,歸根到底就一點,沒一個兒子能夠達到他的標準,包括長子扶蘇。
他想要的繼承人,應該是文治、武功、智謀、才略等各方面都出類拔萃。
知人善用,明朝秋毫。
讓六國殘余勢力由衷歸心,能北定匈奴南平百越,在大秦全境讓郡縣制完美取代分封制,合理將諸子百家收歸己用。最好還有一個同樣出色的孫子,接下去的繼位人選也不用發愁了。
細數他的兒子們,居然沒一個能達標。
難道這些要求很過分嗎那是大秦保持昌盛的基礎要求。
幸而,還有時間去仔細斟酌。
嬴政將發散的思緒扯回來,目光落在了“穿越回到古代”一詞上。
后世能制作出堪比神跡的影像,有沒有可能也有了控制時間的技術,讓人可以在不同時間段來來去去
不過,瞧水鏡的意思回到古代被視作是某種嚴刑酷法因此甚少有人回到古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