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王朝沒幾個能熬過五個七十年。人生七十古來稀,個人要推算歲差的存在必要在古人的觀測數據上進行。
古代歷法用星宿出沒來定位節氣,星宿偏移了短期內看不出,但積少終是成多。為了歷法準確,必需引入歲差。
問題來了。
這對制定歷法來說是極大的變動,不是一個人說改就改。
虞喜提出歲差存在,卻沒引起廣泛重視。
一百多年以后,我們熟悉的祖沖之出現了,就是那位將圓周率測到小數點后七位的科學家。他將歲差編入大明歷。
那么立刻被廣為使用了嗎
很遺憾,沒有。
當時的權臣,現代很多人肯定都沒聽過其姓名,戴法興駁斥祖沖之的這種行為是大逆不道,是“誣天背經”
祖沖之據理力爭做出駁議,后來孝武帝終是要接納新歷,但很快駕崩了。在權力斗爭之下,大明歷直到祖沖之去世后十年才被使用。
等到朝代興替,大唐一統天下。
歲差,一個天文學的現象,再次沒能被立刻認同其存在。
我們都知道的大名鼎鼎的李淳風,他在唐初編寫麟德歷時沒有采用歲差,堅持認為“天周歲終”。
使用這種歷書時間一長必出偏差,人們發現預報日食的時間不準確。
后來開元年間,僧一行編寫了大衍歷再度引入歲差。自那時起,歲差在中國歷法中的應用終于不再被動搖了。
由歲差可見,歷法的大變動背后所藏的故事復雜不已。權力斗爭,朝代興亡,盡在其中。天文現象本身很單純,但是使用它的人不單純就能大做特做文章。
聽到此處,是不是覺得這集故事不夠勁爆,不夠有刺激性不夠讓你們的血壓起起伏伏
這不就來了。
咕咕,我,樂于助人,時不時為觀眾朋友們解答一些小疑惑。
在讀評論時發現某網友疑似在評論區釣魚。id就不說了,知名不具了。我點開跟評,居然沒一個人給他上史料。
大家一起完成了讓釣魚佬空軍成就。
我來做個惡人,打破樂子人們的空軍操盤行動,把這條魚給掛到魚鉤上。
不是隨便挑故事來說,是和今天講的歷法聯動上了。
有明一代,歷法上出現了一處奇怪變動。
正統十四年,將大統歷的日出日落標準時間從南京值改為北京值。
這很好理解,因為標準時間一般是隨京師位置而改變的,就像我們今天習慣說北京時間幾點幾分。
先不談為什么沒在永樂帝年間就變了數值,這里一個奇怪的地方來了。
在正統十四年做出改動之后,很快,下一年的歷法記錄又變回了南京值。
現在我們知道了,歷法絕非說變就能變的,正統十四年究竟發生了什么搞得歷法變來變去呢
關鍵詞提示,明英宗朱祁鎮。
水鏡前,朱元璋與朱棣精神高度緊繃。
評論釣魚失敗了,但沒想到咕咕今天主動講起了這一段明朝往事。
從歷法詭異變化,兩人就有了極度不祥的預感。
來了,來了此劫大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