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料三百多年后,清朝卻簽署喪權辱國的中葡北京條約,割讓土地,將澳門“與葡國治理他處無異”。
葡萄牙的狼子野心為何能達成最直白的原因,此一時彼一時,在武力上它更勝一籌了。
水鏡前,朱元璋等人俱是皺起了眉頭,這會又把影像給暫停了片刻。
朱棣“元朝文獻沒有對馬可波羅的記錄,兒臣更沒有聽聞大明境內流傳過他的那本游記。如今不知其書具體內容,但它必給西方番邦眾人描述了過于富庶的東方大陸。”
大明究竟富不富裕,在場眾人心里自有一桿秤。
正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那些歐洲船隊的所作所為就是為掠奪而來,只有打不過時才會勉強臣服。
如果把大明下西洋與其對比,從行事作風到出洋目的都有本質區別。
姚廣孝說“貧僧近日略得元朝舊事,彼時「也里可溫」教士進入中原散居多地,此教以十字為標示,卻非首次出現于中原。上溯中晚唐,唐武宗滅佛且禁西來教派,景教等一并被禁止。元朝的也里可溫,實則就是唐朝景教。”
這說明西方早就有人抵達中原腹地。即便被禁止過,但也沒有完全停止再來的腳步。
來的不是一個兩個人,至少是一群人。這才能讓歐洲人選擇性相信馬可波羅游記的內容。
反過來,中國有誰去了西方嗎
孫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此非大明要主動開戰,而觀歐洲船隊行事作風,這戰早晚都要打,而且不會只打一次。
朱元璋問“道衍師父是否聽聞哪派修士去過西方朕只問唐有玄奘西行,但他去的是天竺,卻非歐洲。”
現在有一張大致世界地圖放在面前,天竺與歐洲的地理位置區別可太大了。
姚廣孝答“有一人,拉班掃馬出生在元大都,他信奉景教。時至南宋末年,元朝開年,他向西而去抵達歐洲,且留下了一本見聞錄。遺憾的是貧僧尚未尋得那本見聞錄。
至于元朝不足百年之間是否有人再去西方,貧僧以為應是有的。當時,也里可溫教在中原四散傳播,有人西行一探究竟也屬正常,但未必能留下文字記錄。”
朱元璋微微頷首,“此事稍后詳談。”
又滿意地瞧了一眼朱棣,老四任用的這個僧人用得不錯。
說秋來,這人還是自己選給老四的。
十一年前,馬皇后病逝之際,他選了一些僧人陪兒子們誦經祈福。
姚廣孝后來隨著老四去了北平,在慶壽寺做主持。
如今再看,此人之才不限于青燈古佛。不愧能被老四舉薦,讓他有了今天被選入上書房商討秘密的機會。
具體商討內容暫且等等再說。
水鏡觀影的單集總暫停時長有限,現在要繼續往下看。
朱元璋再叫播放,水鏡又傳出咕咕的聲音。
話說回來,十六世紀葡萄牙最先抵達了大明。其后,荷蘭與西班牙紛沓而至。在這個過程中,美洲作物就從歐洲傳入了大明。
目前,學術界對于幾大作物傳入的時間與途徑各有看法。
有走海從廣州或福建入境說,有走陸路從印度或東南亞傳入說,有多點傳入說。
視頻最后附上一些參考資料,大家感興趣的就自行搜索。
這里就說個大概情況。
溯源美洲作物入境,盡管對具體時間與傳入方式上有分歧,但絕多數人認同十六世紀末,玉米、土豆、番薯已經出現在中國土地上了。
換句話說,十七世紀小冰河期最嚴重的冷期到來前,新型高產物種已經來了。
那么就有新問題,明朝末年災荒連連,有沒有用到這些新作物呢如果有,救沒救活人命。如果沒有,為什么沒有
此處,我拋磚引玉先問個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的問題。大家知道小麥什么時候成為中國主食的嗎,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