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說起小麥成為主食的時間,嬴政的關注度更提升幾分。
本集視頻的第一個驚喜是令他初見全球地圖。
這圖說實話有點糙,但他完全不在意,是看到了廣袤的遠方與無限的可能性。
盡管知道窮兵黷武要不得,而且國土不是越大越好,大秦不可能把整個地球都打下來,但保留愛看地圖的小嗜好有何不可。
當看到地圖上的汪洋大海,想起消失一年多的那個人。
徐福拿了一筆尋找海外仙山的錢款走了。
已知這廝找不出結果,他回來后可別想用仙蹤難覓就輕松交差。必是要人盡其用,來彌補朕永不可登仙山的遺憾。
嬴政就是在遷怒。不能責怪反而要感激水鏡與咕咕砸碎了他的修仙夢,但那股憋屈勁總得有個宣泄口。自是要找上給他畫餅,把仙山美景吹得如假包換的徐福。
徐福回到咸陽之日,就要殫精竭慮開發方士們的新用途。若是不能搞出有價值的器物,他就準備去北邊修長城吧。
思緒飄遠了。
回到面前的小麥影像上,咕咕問此物在什么時候成了主食。
嬴政可以先排除大秦時期,如今的主食是粟。
提到粟,這背后也有一段老秦人必會記憶深刻的故事。讓人記住了兩國之間別談感情,所謂秦晉之好全是背叛與算計。
春秋時期,秦穆公是晉惠公的姐夫。
晉惠公未繼位前曾經允諾,只要秦國給他庇護,等他坐上晉國王位就割讓河西五城給秦。
當那天真的到了,卻立刻撕毀協議。不料幾年后,晉國大旱,只能向秦國借糧。
秦穆公思量之后,將大批的粟通過水路與陸路交替送往晉國都城,史稱“泛舟之役”。
盡心盡力的救援換來了什么
兩年后,秦國災荒,晉國大豐收。晉國不僅有借無還,沒給秦國救援,而且趁機出兵攻打秦國,狠狠地背刺一刀。
嬴政很清楚軍功授爵制需要改變,但絕不能因此而廢弛軍力。前車之鑒,歷歷在目。
當下沒再回憶竹簡上記載的血淚史,還是先看水鏡說小麥。美洲作物太遙遠,而小麥相關故事說不定能對大秦有幫助。
水鏡
小麥很早就從西亞傳入了中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至公元前兩千年。商朝甲骨文有對它的記載,周禮中也見其成為五谷之一的蹤跡。
即便如此,小麥也不是主食。在漢朝之前,人們不喜歡吃。理由之一很樸實,當時它不好吃。
現在,我們調侃好吃的東西往往只需要最樸素的烹飪方式。事實上,食材的處理方式對口感的影響很大。
先秦時期,貴族階層習慣吃小米,即以粟為主食。
那時,人們的習慣是“粒食”。顧名思義,把一粒粒谷物蒸煮了吃。這樣能吃口感較軟的小米,卻不適合吃口感粗糲的小麥。
如今,我們早已習慣把小麥磨成粉,制作各種各樣的面食。漢朝之前卻無這種習慣。
磨成粉
嬴政看到這里,不由擊掌。是了,這樣小麥的口感就能軟和些了。至于用什么器具呢想來墨家必有方法。
就聽水鏡報出一個人的名字。不是墨家人,而是其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