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余眾人被朱元璋問有什么想法
不論是不是第一次觀看水鏡,眼下皆是震撼過深,三言兩語說不清感想。
說不清,也得挑重點先說一二。
在場的沒有一個傻子,知道必須要表明自己的立場與態度。
今天被傳召來此的人之中,有些藩王年齡尚輕未曾去過封地,六位官員也非朝中官職最高者。更有似姚廣孝,是未入朝廷僧官編制的寺廟主持。
洪武帝選擇了十二人觀看水鏡,看中了其具備未來推進改革的潛力,那么作為被選中的人豈能沒有當場分析問題的能力。
朱棣已經談及如今罕有人知的元朝民間航海家汪大淵。
以此暗指大明應將重啟市舶司,并且恢復鼓勵民間商船出海經商。
二十多年前,朱元璋禁止商船出海,抑制商貿是為了防止動蕩因素出現。
如今要重啟民間通商,不是僅僅頒布通商許可就行的,最先要考慮相關稅收怎么制定
搞經濟,洪武帝真的缺乏天賦技能。
有關這點,在五月上旬的皇子皇孫臨場抽考中,部分人回答了實話。
包括朱棣在內,實話實寫的五位皇子今天坐在了上書房內。他們能指出問題,但對經濟都不擅長。
這事要看專業人士。
今天,年初新上任的戶部侍郎卓敬被傳召來。
他倒敢講,“往年,征收的工商業稅甚少,此與唐朝以前不收麥稅的原因相近。”
小麥以前不是主食,所以才沒將它納入征稅范圍內。
同樣,朱元璋對工商業收稅很低,原因是他本來就沒想讓工商業發展起來。
“若要開放商貿,必需改動稅收制度。針對皇商、大商人必須增加稅收力度,而非轉嫁給小本經營的商戶。
不只改工商稅,農業稅亦需改良。為避免歷史上的水稻事件,南北納糧的分配比例從最初就要做足考量,不能讓祖宗之法不可變作為借口。”
大明現在征收農業稅,是直接征收實物糧食運到京師。
遷都北平之后,把南邊的納稅糧食送往北邊必有運輸損耗。為減少損失,北方試種水稻必在計劃之中。
減少了征收糧食實物的比例,那個部分就要用貨幣補齊。同時,征工商業的稅收也不可能征收實物,貨幣體系的建立勢在必行。
這事恰是朱元璋的短板,大明寶鈔發行至今堪稱失敗。
原本的寶鈔制度要廢除,而推出新的貨幣制度需慎重,不能再次犯下重大失誤。
這不是皇帝顏面受損與否問題,而是朝廷的信譽不能一而再受損。
一次搞不好是洪武帝沒這方面的學問,再來一次就成了整個大明朝廷都不會管錢。
卓敬強調了朝廷在處理錢財上保持好信譽的重要性,舉了通俗易懂的例子。
“一旦開放商業,大筆的金銀銅錢不適合遠距離攜帶,假以時日必會出現類似宋朝的「交引鋪」。以其最簡單的職能,存入一筆錢得到一張存單,在另一處鋪子取出。
每個鋪子的儲備金總是有限,信譽就是保證擠兌風波不發生的基礎。官方「交引鋪」亦需信譽,否則會流失大筆客戶。”
官方不可能隨心所欲說不給換錢就不給換了,更不能隨意讓貨幣貶值或者升值。
這樣沒保障,還有誰肯用它存款。搞這種操作就是殺雞取卵,又返回到了壓制商貿的老路上。
卓敬“微臣建議,擇取一批人研習宋元舊檔中的商貿相關所有內容,從而更好制定新稅法。”
還有一個想法,到底沒敢得寸進尺地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