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水鏡有沒有放過財政相關影像,能否拿出來再瞧一瞧別藏著掖著,這對稅改很重要。
朱元璋瞧見了卓敬眼底的渴望。
其實他也想希望咕咕講過財經內容,自己能先悄悄學習,摘掉貼在腦門上不通經濟標簽。奈何目前沒有相關內容。
“惟恭說得不錯,稅法需改。”
朱元璋沒提再看水鏡的事,他沒權決定鏡子接下來放什么內容,只能轉頭看向別人。“諸位也要暢所欲言。”
北平左布政使郭資說話了,“啟稟陛下,微臣一二淺見。修整北平城時,需提前規劃京郊農作田區域。不僅為將來北方種植水稻做準備,更要有專門的試驗田區域為試種美洲作物做準備。”
水鏡故事里,法國為推廣土豆,路易十六搞皇家試驗田引起民眾的好奇。此法放在大明亦能使用。
如今已知長期天災會在明朝發生,不可能干等著歐洲船隊將高產作物運來,必是要主動出擊去尋找美洲大陸。這與下西洋的海貿策略不沖突,而且能相輔相成。
保守估計,慢則二三十年,美洲作物應該有被引入大明的可能。
算算時間,那時全面完成遷都北平,正好能做美洲作物本土化之北方地區如何種植的研究。
再高產的作物也有其種植利弊,那在水鏡影像里都有提到,而如何最合理地趨利避害就是大明管理者要研究的事。
郭資是戶部試主事出身,幾年前在戶部尚書的推薦下去了北平府任職布政司左參議。
彼時,朱標是儲位牢不可動的太子,朱棣只是注定就藩的燕王。
在那種情況下,郭資沒有選擇留在京師,而是去燕王封地做官,他自有一番考量。
有幾分是想借外放提升資歷,又有幾分是認為朱棣比朱標更適合做皇帝,只能是他深埋心底的秘密。
豈料,世事無常。
朱標病逝了,本來被一批朝臣看好的由朱標兒子繼位之事被洪武帝否了,朱棣被立為新儲君。
郭資也被分配了任務,升為北平左布政使,管著遷都北平事宜。
原本他在心底疑惑不已,總覺得那不是朱元璋按照常理會做出的決策。今天恍然大悟,洪武帝改變的秘密就在水鏡中。
被水鏡奇景兇猛攻擊后,短暫的蒙圈了一會,很快就心潮澎湃起來。
他不僅希望建設新的京城,更希望能一手創建繁華港口。樓船萬國,百載商埠,四海臣服,那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幻夢。
這就又說了,“北平作為京城需多方規劃,重新開放港口城池需全面規劃。以微臣淺見,城池商業發展得越好,人口匯集越來越多,就越要考慮基本糧食供應量的風險性。”
繁華城池的城內耕地面積趨近于零,卻有著比村鎮更多的人口。
如果風調雨順自是無礙,花錢買糧運入即可,問題在于現在知道了大明將來的氣溫會升降降降。
這就必須提前規劃,不可讓糧食供應線路太長。一旦災害來臨,中途必然生變。
港口城池附近需要建立農耕區,且保障運輸道路通暢,那么要考慮鼓勵農戶開墾、興修道路與水利等等事宜。
郭資淺談了一些想法。
洪武帝過去二十幾年的海禁政策倒也不是全無優點。至少現在計劃重開港口,約等于是白紙上作畫,比推倒重建方便很多。
朱元璋傾聽著郭資的構想,確定此人頗能為長遠計。
幾年前,郭資升遷去了北平做官,不知當初他是否就更看好老四繼位
那已不重要了。
朱元璋清楚自己再能耐也管不了所有人的喜好偏向。
他能決定繼承人由誰來做,朝臣將來會奉其為主,卻不是所有人會打心底認可皇帝或儲君的一切作為。
如今是勁往一處使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