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郭資說完,周王朱橚開口接話。
“兩位大人一說全面改稅制,一說城池港口建設需多方規劃,那都要等一段時間才能見初步方案。兒臣有一個提議可以立刻執行。請父皇大力刊印王禎農書,以供各地方官員學習起來。”
朱橚喜好研究醫藥植物與救荒作物,哪怕是被貶去云南時期也不間斷搞民間調查。
今天,從水鏡獲知小冰河期降臨于明朝,深感提升大明全境內人們對農學認知的緊迫性。
為了應對天災,種植高產作物是必然措施,同時要展開防蝗工作。
大方向上能夠參考水鏡影像給出的歷史教訓,但落到實處需要官府與民間腳踏實地摸索適合當地的方案。
那么有可供參考的指導性書籍嗎
好消息有,就是元朝的王禎農書。
朱元璋讓朱橚具體說說。“此書好在何處”
朱橚“兒臣以為有很多優點。區別于以往的農書,它將黃河流域與江南流域的耕作技術都收入其中,對不同地區的林業、畜牧、漁業等等都做了分析。
其中的農器圖譜更是圖文并茂,把農業器械的起源、構造原理與使用方式都說了個清楚。十分便于推廣農具,只需有一定財力就能復刻制作。
以上,僅是部分優點,不同的人讀此書能各有收獲。
另外,在農書最末處,附有一篇王禎所寫的造活字印書法,極大改進了木活字印刷以往固有的弊端。兒臣實測過,以此法印刷事半功倍,值得大力推廣。不妨在刊印王禎農書時就用上此術。”
“好。此計可行。”
朱元璋果斷下令,這件事可以先辦起來。
朱棣出言道“農業是立國之本。兒臣認為是時候加開農業部與科技部,獨立于六部之外,以而應對大明變局。
新部門成立卻也不能操之過急。令出中央后,需在地方被良好執行。不如先派出幾組調查團去明察暗訪地方狀況。”
朝廷本有巡查地方的官員,但那些都是不為改革而任命的,現在要派出的是改革派的自己人。
朱棣建議“其中一組不如令高熾等微服出行。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讓孩子們看看大明各地發展情況。”
朱元璋好家伙,老四坑兒子真是一點也不手軟。
平時讓朱高熾鍛煉身體,他多一個動作也不想做。
現在讓他去長途跋涉,那不是吃喝玩樂,而是要一步一個腳印考察風土民情,對小胖子堪稱噩夢降臨。
“此法甚妙”
朱元璋卻是毫不遲疑地批準了。沒有意外的話,朱高熾將來會繼承朱棣的皇位,現在就要全方位培養起來。
歷史上朱高熾繼位后都沒活過一年,恐怕與過于肥胖脫不開關系。如今斷不能如此,是要讓他脫胎換骨改一改了。
太子府內。
朱高熾飽餐一頓后,閑適地靠在椅子上。翻著閑書,回味食物的美味。
今天父親被臨時召入宮內,讓府內先開飯。餐桌上少一個人,絲毫不影響自己吃得很香。
此刻,他絲毫沒有意識到宅家的舒服日子到頭了。
親爹非常好心地給他挖了一個大坑,皇爺爺毫不猶疑將他推了進去。
朱高熾想打噴嚏,但又打不出來,這滋味不太好受。
暗道真是奇怪,鼻子怎么突然有點癢要不要吃塊甜糕壓一壓,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