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心里已有大致方向。
之前聽咕咕講丹藥有毒,術士們煉出的元水是讓尸身不腐,而非讓活人青春永駐。
這給了他一些靈感。
換個角度看,術士們頗有創造性才能搞出讓尸體防腐爛的方法。那就別浪費其探索本領,圈定一些于國家發展有利的方向,讓他們去搞發明。
事情要一件件辦,等把具體如何使用方士的方案擬定后,再召其入咸陽。
眼下,將關注點放回張騫西域行,此子最初出使西域的軍事目標達成了嗎
水鏡張騫帶著一百多人的隊伍,懷揣聯合大月氏共同御敵的使命踏上了河西走廊。不幸的是沒過多久就遇上了匈奴騎兵,百人隊伍被俘。這批人被匈奴關押了,一關就是十年。
十年后,匈奴的看守們終是放松警惕。
張騫帶著屬下開啟了大逃亡之路,他仍未忘記最初的使命。終于抵達大月氏國都,可是勸說一年多也沒令其君王同意聯合剿滅匈奴的計策,只能無奈離去。
在返回大漢途中,他再次被匈奴抓了,又被關了一年多。后來匈奴發生了繼承王位的動亂,他才得以再次逃脫。
時隔十三年,張騫重返大漢。出發時的百人隊伍,只剩張騫與祖籍匈奴的翻譯甘夫活著回到長安。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盡管最初的出使目標未能完成,但是此次外交之行途徑西域多國,在歷經劫難后獲得了各種詳實數據,例如地形地貌、風土人情、人口兵力等等。
這些實地考察所得是無比珍貴的情報,為大漢后來的抗擊匈奴與西征打下了堅實基礎。
說回新物種,張騫也把它們帶回了長安,豈止是給人多了幾種吃食。
此處放一張表格,需要者截屏,列舉出了漢朝絲綢之路上的新物種。表格1jg
比如苜蓿,它的生長能力極強。開始是作為飼養馬匹的上佳飼料,而后來在災荒年間也被用作救災食物之一。
再如芝麻。
可能有觀眾留意到了,我在引進芝麻的括號里打上了一個號,因為芝麻的原產地有爭議。
在過去的文獻認為它是從西邊引種的。
比如北魏的齊民要術中記載“胡麻,漢張騫從外國得胡麻子。”
又如宋朝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寫到“漢使張騫始自大宛得油麻種來,故名胡麻。”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考古證據卻表明芝麻在中國的生長歷史遠早于漢朝。
在浙江吳興錢山漾遺址與杭州水田畈遺址,都發現了炭化芝麻籽粒,其距今約四千五百多年。
由此可見,早在張騫出使前,芝麻已經在中國生長了。
且不論起源地,此處要說由它在漢朝悄悄引發的一場烹飪革命芝麻油,從漢朝起逐步登上歷史舞臺。
先秦時期,人們的主要烹飪方式是烤、煮、蒸。
其中也有用到“油”,當時多稱之為“膏、脂”,是取用動物油。
等到了漢朝,人們開始利用起了植物榨油術。芝麻油被制作出來,最初被用到軍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