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看以下兩張表格。
左圖是中文版元素周期表,右圖是明朝老朱家的皇室親族譜。
隨便列舉幾個人名朱翊鉻、朱徵釙、朱成鈷、朱同鈮。
其中的“鉻”、“釙”、“鈷”、“鈮”,居然都出現在元素周期表上。
遠遠不只這四個字。
請看兩張圖的紅藍對比,元素周期表的半壁江山都被朱家名字給占了。
水鏡前,朱元璋瞪大眼睛。
他都沒有見過對比列表里的部分字,那是后代子孫自創的嗎
當下,終于明白為什么化學教父與自己相關,源頭就是在他定下的朱家子孫起名規矩上。
水鏡之前提過朱元璋是個封建大家長,他把后代子孫的起名規矩都給安排全乎。
朱家子孫的名字組成結構朱12。
1的部分代表輩分。
朱八八給一十幾個兒子的后代都定好字,定到了第一十代。
根據皇明祖訓記錄
比如燕王朱棣的后代“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
再如周王朱橚的后代“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肅恭,紹倫敷惠潤,昭格廣登庸。”
2的部分則根據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的理念來取名。寓意著循環不息,讓朱明王朝得以永存。
朱家宗親越生越多,到了萬歷年間已經激增到八萬多。可想而知,含有五行部首的常見字早就用盡。
礙于祖宗規矩,朱家子孫的名字架構早就被框定死了。
常用字沒了,只能擇取冷僻字。等冷僻字也用完,不得不自己造字。把金木水火土與常見字組合起來,創造一個新的字。
千奇百怪的五行名被創造出來,朱明王朝卻沒有如朱元璋的起名意愿千秋永存。
歷史自有其玄妙之處。
時間來到清末,鴉片戰爭令華夏蒙上喪權辱國的恥辱。
洋務運動興起,一批啟蒙科學家試圖師夷長技以制夷,而將各種科學知識引入中國。
徐壽在翻譯元素周期表時,既要體現出不同化學元素的性質,又要遵循譯語與原文發音相近的規則,那讓他一度陷入起名困境。
無意間,前明的朱家族譜進入視野。
那些冷僻到幾乎不會有誰再去使用的人名,剛好包含著金木水火土,恰與化學元素的部分屬性對應上了。
徐壽從中得到靈感,選取老朱家的人名翻譯出了這份我們熟悉的元素周期表中文版。
巧合現象就此出現。
明朝老朱家王孫們的名字放在一起,湊出了半張元素周期表,于是朱八八被戲稱為“化學教父”。
歷史輪回,令人噓唏。
朱明王朝未能開啟近代化學大門,朱元璋也沒有成為真正的化學之父。“化學教父”終究只是網絡戲稱罷了。
水鏡前。
朱元璋默默定下了一個小目標,要做就做真教父。這個世界讓大明打開近代化學大門。翻譯元素名稱翻到禿頭的煩惱就留給讓番邦人吧,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