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拉人下水,勇攀化學高山
朱柏稍稍掙扎片刻,就很有良心地報出了四個人的名字。
一個是二十弟朱松,年僅十三歲,但已經顯露出好學機敏的天賦。另三人是此前他就藩荊州時結識的朋友。
作為真兄弟、好朋友就不能僅僅有難同當地只會一起吃喝玩樂,更要會有福同享。
正所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無所事事地享樂是“難”,用盡腦力的差事是“福”。
如今,朱柏得了父皇的青眼,被任命去研究一種棘手的新學問。
這般苦其心志又勞其筋骨的福氣豈能不請弟弟與朋友同享。大家的好日子都在后頭呢
當下,朱柏義正詞嚴地說出這串推舉理由。
朱元璋與朱棣仿佛真信了老十二的鬼話,都深以為然地點頭。
“你說得不錯。”
朱元璋沒有揭穿老十二的小心思,他是在拉人一起跳入學海無涯的深坑。
“松兒年歲不大,但正好處在能給你搭把手的好年紀。年輕,想法跳脫,不會被條條框框限制了。”
朱元璋先同意了二十子朱松加入化學研究組。
他不認為十三歲的孩子不可用。年歲小有小的好處,在開辟新學科時反而是優勢,他們沒有被四書五經束縛過深。
至于另外三個被推舉的文士,卻不能立刻啟用,而要經過一番嚴格考察。
研究化學不免涉及軍工器物,最重要的是機密不可外泄,研究者的品性與學識一樣重要。
朱柏領命后,便想立刻告退。生怕多留一刻,就會被多加一份工作。
即便封賞到位,請恕他的覺悟還沒到位,不想被無限加重工作量。
“這里是皇宮,沒有猛獸在后頭追著咬你,作甚急著要離開。”
朱元璋沒好氣地瞪了一眼朱柏,還沒與這個小子算算舊賬。
既然朱柏思路清晰,在此前的突襲考試中居然敢糊弄著答題細算起來就是欺君之罪。
兒孫都是債,裝糊涂的不只朱柏一人。
朱元璋已經不再慣著孩子們。
除去真糊涂的那幾個,別的誰也別想不勞而獲,更別想悠閑度日。
朱柏只能暫停亟待離去的腳步。
他能說啥難道要說朱元璋與朱棣的組合比猛獸可怕多了
此時,他只能找個借口自辯。
“兒臣哪有著急逃跑,只想著早一刻開始新研究,那才能不辜負父皇的信賴。”
“呵”
朱元璋怎么可能相信這類瞎話,但沒多費口舌罵人,只叫朱柏留下來聽一聽。
這會轉而去問朱棣“年末特考的準備進行得如何了”
在五月上旬,隨著冊封新太子的詔書一起發出了圣旨,昭告天下今年秋冬開特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