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真的出現了傳說里的龍,它泛指遠古時期的大型哺乳動物骨骼化石,例如劍齒象、犀牛、三趾馬等動物。
將其入藥的歷史久遠,在本草綱目、傷寒論等醫書中都能看到蹤影。
從殷商到清末數千年的時間,現存史料中為什么沒有人早于王懿榮先發現甲骨文
一來,不是所有出土的龍骨都在商朝被用作占卜,那就不會在上面留下甲骨文。
二來,龍骨被當作藥材使用時,理論上不一定研磨成粉,可以碎成塊狀入藥。雖然塊狀骨仍能看出其上符號,但誰會對其投入專注呢
一般情況下,主動去接觸龍骨的無外乎是藥材收購商、藥鋪、大夫與病患。
正巧收到的龍骨有甲骨文刻字,又巧合到此人有深厚的金石學學問功底,還需要他著一探究竟的好奇心與研究精神,那才能讓殷商文字重新現世。
王懿榮發現甲骨文是好運在身,卻與他本人的學識與心性密不可分。
他終結了將這些刻字龍骨磨碎入藥的“人吞商史”鬧劇,對于殷商史學的研究功不可沒。
時代洪流卻無情又殘忍。
一個人能夠改變甲骨文蒙塵數千年幾近湮滅的悲慘命運,但無力改變不了中華大地陷入屈辱亂世。
1900年,發現甲骨文不滿一年,義和團攻打京師,不久八國聯軍侵華攻入北京。
王懿榮被臨時任命為京師團練大臣,城破之際仍做著最后的抵抗,巷戰到底不愿投降。
這一邊有人苦苦死守,但清朝的最高統治者慈禧攜光緒帝已經在主力軍的掩護下棄城而逃。
最后,北京城被洋槍利炮徹底攻破。
清朝皇帝與太后外逃,被丟棄的守軍們彈盡糧絕。王懿榮不愿做俘虜受辱,攜繼妻與長媳投井自盡,以身殉國。
甲骨文,它承載的不僅僅是遙遠的殷商記憶,更是染上了清末亂世的鮮血淋漓。
當殷商文字在亂世重現天日,但那個時候又有多少人能安然無恙做考古學問。
王懿榮幸運又不幸,時逢亂世,殉國而死。像他這樣的反抗斗士不在少數,很多都沒有在史上留下姓名。
如今與百余年前截然不同了。不再朝不保夕,不再提心吊膽,擔憂明天醒來就會陷入戰火紛飛。
我們閑來無事拿出手機隨便看看甲骨文圖片,或戲說幾句商朝構字法,或感嘆幾句當年的命運無常。
這樣的和平環境來之不易,離不開無數革命先輩的奮斗,更離不開人民解放軍的守護,由衷感謝這些最可愛的人。
話說回來,甲骨就是最早記錄漢字的材料嗎
那還真不一定。
回看六個選項a甲骨、b青銅、c紙、d陶器、e竹簡、f絲帛。
在先秦與秦朝相關影視作品中,可以看到竹簡被用作主要的書寫材料,偶爾看到當時造價極其高昂的絲帛。
比起更為熟悉的青銅器刻有金文,或許會有人驚訝于選項中為何混入了d選項陶器。
最令我影響深刻的陶器,應該也能得到大家的認同,那就是「手辦狂魔」嬴政所留的始皇陵兵馬俑。
回溯陶器的發明史,它被創造出來的時間極早,是史前文明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