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不等幾個回合下來,就又有了其他事轉移朝堂矛盾,連大人沒能如愿。
有人再次上奏,希望楊太后能夠開始考慮陛下的大婚人選。
是的,這些朝臣的腦回路就是這么自相矛盾。面對年僅十三歲的小皇帝,他們一邊堅持認為他的年齡太小,不足以親政,一邊又覺得陛下已經大到足以選后議婚。
你們這些人不要太荒謬啊。不苦大師銳評。
連亭在第一次聽說有朝臣建議太后此事時,只覺得好笑,沒想到他們卻一次比一次認真,如今已經儼然能搬到臺面上來討論了。連準皇后的人選都有了好幾個,大臣們各自戰隊的態勢也非常明顯。
雖然按照老聞家的祖訓,為防止外戚干政,皇后肯定要從民間采選,不能出自五品以上的官員之家,但上有規定下有對策嘛。
好比,楊首輔老妻娘家的馮氏子女。
馮氏是個很特別的家族,祖上也曾經闊過,綿延了幾輩后男丁一代不如一代,后來一度衰落到已經被從雍畿的權貴圈除名了,但最近的這些年又另辟蹊徑、依靠裙帶關系重新活躍了起來。其中,他們最杰出的兩次聯姻“押寶”,一個嫁給了楊首輔,另外一個嫁給了廉深。
前者保了馮家近二十年的榮耀,后者
雖然馮家也很希望如今已經調任刑部侍郎,同時暫代刑部尚書的廉深,能夠盡快去掉這個“代”字,好出閣入相,以備楊首輔哪日致仕了還能繼續有人照拂于他們,延續榮耀。
但即便廉深真的有朝一日能接替楊盡忠成為首輔,馮家其實也是不滿足的,他們的貪婪與胃口被一日日喂大,也不知道是真的蠢,還是被人吹捧攛掇的,竟滋生出了試圖讓家中的女兒們出個皇后的妄想。
馮家的男丁雖然也有入朝的,但都不是正經科舉出身,走的是官學的國子監名額,他們沒有一個人的品級超過五品。那么從規定上來說,父母雙全的馮氏女就有資格進宮待選。
在馮家看來,楊首輔不可能不幫他們,而只要楊首輔發話了,馮氏女當皇后那不就是一句話的事嗎
但這其實是馮家擅自決定的,他們以勢壓人,讓楊黨內部的小官在朝上公然對十三歲的小皇帝提起了婚事。楊盡忠是真的不知情。
可其他本就有小心思的朝臣可不管這個,他們看了看在簾子后面越坐越穩的楊太后,心想著不能所有的好事都讓你們楊家占盡吧于是,他們也開始有樣學樣,從姻親、遠親、學生弟子的家中挑挑選選,只要看見個合適的就開始上書。
哪怕最后不能為后,當個妃子也行啊。天子的少年夫妻,多大的福氣。
小皇帝面對龍椅下的群臣,總覺得自己就像是一塊唐僧肉,還沒開始西行,就已經被各方妖魔鬼怪給惦記上了。
連亭正要開口,他斜后方的詹韭菜詹大人就一步邁出隊伍,開始噴人了。這位詹大人在官場起起伏伏的原因之一,大概也有他是個敵我不分的噴子的因素。他應該算是清流派,只不過他一般都是對事不對人,只要是不平事,他都要說兩句。
在別人看來,就是典型的“你的諫言我喜歡,你的家門記得關”。
面對群臣逼著小皇帝大婚這事,在詹大人看來就挺神經病的。不管推薦的人里有沒有清流一派,他都選擇了直接開懟“敢問各位大人是幾歲成的婚家中兒子、女兒又都是幾歲十三歲知道什么叫夫妻嗎”
連亭生怕他下一句是,這么著急,是要趕著投下輩子的胎嗎
當然,詹大人還是要命的,他沒有這么說,只是轉而點對點的開始輸出
“您說這姑娘秀外慧中,持家有道。但年芳十一女學的外舍都沒讀明白呢吧,持的哪門子家”
“什么您這個上書的娘子國色天香,已經及笄。她既然不是您家親戚,您又是從哪里見過的閨閣小姐的模樣如果您沒有見過就說了這樣的話,是有意欺騙陛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