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產生美,此話誠不欺我。
蘇長河在心里搖頭晃腦地感嘆。
出差幾天再回來,大隊的同志們對他十分想念哪,一個個都圍上來,這個叫“長河哪”,那個叫“蘇知青呀”。
好吧,蘇長河得承認,大家伙想念的不是他,而是養殖場。
蘇長河理解他們急切的心思,叫小舅子把他們的行李扛回家,一揮手“開會去”
老少爺們齊齊跟上,蘇長河突然想起什么,回頭找到馬老爺子,“爹,下工了吧”
往常每天中午十一點多,敲下工的鑼,今天還沒聽見響呢。
老少爺們又齊齊看向大隊長,馬老爺子板著臉“今天先下,下午都早點上工”
大家伙一陣叫好,現在誰還有心思干活啊
馬老爺子點了兩個年輕小子,讓他們先去把農具都收到庫房,然后自己背著手,用一種看則不慌不忙實則三步并兩步的速度趕上大部隊。
前進大隊的大隊部聽著高大上,其實就是一個普通的土坯房,和隊里大部分人家沒什么兩樣,甚至還更小一些。
屋子里一張四方桌,幾條長板凳,大隊會計有田叔拉著蘇長河讓他坐在上首,“今天這個會主要是你來講。”
馬老爺子、馬七叔、有田叔幾個老頭坐在桌邊,剩下的人,凳子上能擠一擠就擠一擠,擠不下的就站在后面。
剛開始蘇長河一家去滬市,隊里沒幾個人知道。蘇長河決定得很突然,頭一天晚上想好,第二天早上找馬老爺子開介紹信,一家三口就出發了。
后來隊里人發現他們不在家,一天兩天沒回來,三天四天還是不見蹤影,又趕在養殖場的事剛提出的時候,大家當然好奇,一問馬老爺子才知道,原來他們去了滬市。
“哦,去滬市了啊滬市”
前進大隊的人沒見過世面,字面意思的沒見過世面,有的人縣城省城都沒去過,更何況是與首都齊名的滬市。
一見蘇長河他們回來,可不是好奇滿滿。
“養殖場的事找著什么技術員什么磚家了嗎”
“滬市長什么樣兒啊比咱公社是不是好看多了”
旁邊有人反駁“什么比咱公社你個土包子,肯定比縣城省城還好”
你一言我一語,屋里比八百只麻雀還熱鬧。
馬老爺子拍拍桌子,喊道“靜一靜,都靜一靜你們一人一句,讓長河回答哪個都安靜,聽長河說”
大隊長說話還是管用的,老少爺們都安靜下來,一雙雙眼睛都盯在蘇長河身上。
別說,還有種開新聞發布會的感覺。
蘇長河開始“匯報工作”,他知道大家著急也不賣關子,便直接道“辦養殖場并不是簡單的買苗、育苗、飼養、銷售,真正要把養殖場做好做大,每個環節都需要科學技術的指導”
蘇長河換了個大家更容易理解的說法,“比如說孵蛋,大家家里養過雞,應該都知道,并不是所有孵出來的小雞都能成活,一般來說,十只小雞可能只有五六只能活下來。這個數據聽起來是不是好像還行”
大家伙點點頭,都能活下來一半,還不好
蘇長河笑了笑,“如果放到養殖場,還是這個成活率,那么我們孵化一百只,一千只,甚至一萬只雞,要損失多少”
屋里響起嗡嗡聲,大家伙手指比劃著,嘴里嘀嘀咕咕。有田叔是隊里唯一一個會扒拉算盤珠子的人,他的手指在桌上劃了劃,算出結果,心里就是一驚。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這要是孵一萬只雞,豈不是要死四五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