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峒曾撕碎了勸降的榜文,在炎炎烈日之中,他頂著烈日,和民夫們一起搬運石頭,加固城防。”
“而他們這邊在努力的同時,李成棟的救兵終于也來了清朝的另外一位將軍帶著火炮過來了。”
朱元璋勃然色變。
火炮曾經給了他們太多的幫助,所以,不管是在場的哪一個皇帝,都深知此物的威力。
曾經,在那場京城保衛戰中,面對南下的瓦剌人,于謙用火炮給了他們沉重的一擊,捍衛了大明最后的脊梁。
但是現在,這強大的武器,也要對準他們大明的百姓了。
季馳光:“炮聲激烈,每一聲巨響中,大地都在震動,像是雷霆帶著不可違拗的怒火而來。”
“而被加固的城墻的每一下無力的抵擋和磚石摩擦的嘶啞聲音,都像是嘉定的百姓在做著最后的掙扎。”
“最后說一遍,內城沒有專業士兵,內城只有老弱病殘幼。”
“在這樣高強度的圍攻之中,在從天而降的暴雨之下,很快就有人撐不住了,防線出現了松動。”
“站在城墻上指揮的侯峒曾的兩個兒子不禁心神大亂,他們哭著問父親,接下來該如何是好”
天幕中,云霧翻滾,出現了一個清瘦的讀書人。
他站在暴雨之中,身后是電閃雷鳴的白光,身邊是痛哭流涕的兒子和面色堅毅的百姓們。
他的眼中沒有慌亂,只有一派從容和嘆息。
觀眾便知道,這位領頭人,大概就是侯峒曾了。
清朝的江南地區,不少反清復明之人看著面前出現的這座反清豐碑,不禁落下淚來。
他們當中確實有很多人是為了利益才成為抗清之人的,但是也有不少人,是有感于這些先輩前仆后繼的努力,才一腳踏入了這片天地的。
侯峒曾就是他們心中當之無愧的先烈前輩。
天幕上的侯峒曾看著破城而入的清朝士兵們,臉上并不驚慌,反而有了一種一切終于來了的神情。
他其實早就預感到,有些事情,是沒有辦法成功反抗的。
但他依舊想要做這最后一搏。
當他的兒子們哭著問他該如何是好的時候,侯峒曾目光沉痛,卻并不是驚慌:“不過也就是死罷了,有什么好害怕的呢我只恨我做的不夠多,徒然枉送了這一城百姓的生命。”
他并不害怕死亡,他這輩子活的夠久的了。
萬歷陛下還在的時候,他就已經開始參加科舉。
天啟陛下還活著的時候,他就已經給他做了武選主事。
他們殉國的崇禎陛下剛當上皇帝的時候,他就已經去當了吏部文選司主事。
選擇投降的弘光陛下還沒有被殺的時候,曾經任命他做左通政。
他活得已經夠久的了。
他不害怕死亡,只恨自己無能,沒能救得了嘉定城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