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在必要的時候,會自己裝瘋賣傻,比如韓信。
他近些時候已經放棄帶腦子生活了,遇見什么事情也不會自己出頭,大部分情況他選擇直接選擇告訴劉邦。
也不知怎么滴,劉邦近些時候還是很給他面子的,雖然還是不讓他回到封地,但是有宵小想污蔑他,那是會被劉邦第一時間澄清的。
韓信看著天書,想動一下腦子思考一下為什么,但是又被天書吸引過去目光。
學到現在,再總結一下金屬吧。
目前人類在地球,也就是我們所在的這片土地上,發現的金屬元素有九十多種,也幾乎開發出了這些的性能、用途。
當然,沒被研究出來的,也在努力研究了。
說起來,也就是咱們華夏在這些探究時間本源的道路上走的時間比較短,接觸生化物這些的時間不如國外,不然啊,早就被咱給研究出個子丑寅卯了,老家都能搬空。
畢竟我們可是,山海經這種寫異獸的書都帶著講口感的,不知道的還以為是食譜。
山海經,一個在漢朝之前就有的書,司馬遷對它的評價是“余不敢言”,有這人的評價,保底出現時間都在劉徹時期之前。
書有講過鐵,夏商時期并沒有人工冶煉的鐵,只有自天上來的“隕鐵”,所以這本書的年限大抵是在春秋戰國。
知道這本書的人,一方面有些懷疑,天書知道,那這會不會是真的。另一方面則是在思索,真的是各個地方的研究方向不同導致以后發展不一樣嗎,是不是該向天書教的這方向再仔細鉆研呢
那答案肯定只有一個,是。
像是劉邦,也早已發現,學會這個對于未來發展是利大于弊的,只不過,像是硫酸、火藥這種如果被大部分人掌握,政權似乎就沒那么穩固了,危險性太大了。
他們一邊在安排人學習,一邊又在限制購買各項材料。
看著火藥被研發出來,就會擔心民間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水平。
這讓劉邦對韓信的容忍度空前提高了,沒辦法,他總感覺下一秒就會有人想起來把他推翻,總得有個武力值高的人來保護著他。
劉邦嫉妒韓信的用兵天賦,但是關鍵時刻又離不開韓信。
原本沒了項羽之后,劉邦是很想要卸磨殺驢把韓信做掉的,還沒琢磨好一個合適的借口和動手的時機,就被天書這個意外給打亂了。
劉邦緊急召回了張良、韓信,還好這倆沒有野心,選擇來了,要是沒有沒來,劉邦會更緊張。
倒也不至于直接和他倆開戰,但是防備心一定是會更重的。
現在嘛,人是要分輕重緩急的,家養的狼和野外的鬣狗,還是鬣狗的威脅更大,即使還沒浮出水面,劉邦也不能讓韓信現在就噶掉,多少得等有新人頂上。
就是以韓信這個水準,很難有新人跟他不相上下就是了。
劉邦就羨慕劉徹,太好命了,竟然有一對舅舅、外甥這樣的戰力。
當上了皇帝的劉邦怕埋伏在暗處的陰影,巧了,依舊是泗水亭長的劉邦也怕。
新來沛縣的那位叫張良的,聰明是真聰明,但是危險也是真危險啊。
劉邦自認自己平時已經很“不拘一格”了,大秦的律法足夠細致,劉邦也能用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忽悠人和自己一起鉆空子。
但是這張良,比劉邦還知法犯法,甚至并不在意。
就拿那火藥來說,劉邦和蕭何也不是沒想著自己制配,但是在他們有行動之前,硫磺、硝石就受到了管控,沒有個正經的原因是買不到了。
也出來了新規,有能力配制火藥的,官府收編,但私下配制,發現者以謀逆論處。
謀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