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大家都認可,重量不同的東西會是重的先落地一樣,最后是一起落地,驚呆了眾人。
天書講的例子并不算罕見,當然,大家甚至和天書有著一樣的觀念,都認為是重的先落地。
沒別的,做實驗來證明真假大家還是能做到的,也不做一些太難的實驗,幾乎都是站在樹頂同時松手,石頭會如何這樣的實驗。
也真是自己做過了實驗,才發現幾乎真的是一起落地,也會有點細微的差別,但是這種差別并不能阻止他們得出這個結論。
“也太神奇了。”李世民看著地上還在滾動的石頭,覺得天書發現的東西真的一般也難以發現吧。
“這種怎么會被發現的。”李承乾跟著自家父皇之后感嘆。
確實,明明大家都會因為重的東西更重,而認為一定會先落地,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竟然違背了這個默認的觀念,過于神氣了些。
“太子,您說一斤棉花和一斤鐵,誰更重”魏征見自家太子震驚的表情一就在臉上,十分壞心眼地問了這個問題。
李承乾的腦子一時之間有點沒轉過彎來,“棉花,鐵,棉花比鐵輕不對,都是一斤,是一樣重”
還好反應了過來,不過李承乾的表現依舊讓他父皇的臣子笑得不行,太子的笑話也不是說看就能看到的,特別是在皇帝還有點護短的情況下。
大家也都是正派人,不會輕易地留下口舌,除了某些人想要青史留名想瘋了,才會硬抓著孩子的錯漏不放。
年少輕狂,會出錯更是常有的事情,一直盯著太子上書的人,適合居心真的會讓人有所懷疑。
李世民一般是不會用最大的惡意來揣測自己的大臣的,這個人一直是認為,大臣們已經很努力了,所以他夸獎、懷柔為主。
也因為有魏征這樣的人物,給他帶上了一種錯誤的濾鏡,那就是他的大臣們有這個實力抓住別人的問題。
這并不算有,甚至他們有時候都不能發現自己的問題。
就像是這加速度的問題,滿朝文武都在一起學習。
早朝是上完了,但是李世民沒讓下超,于是乎,大家把公務文書都搬殿前一起處理。
之前的打點計時器的問題還好,大家也不是什么不能明事理的人,一段時間會打下的點,判斷出來速度變快也是正常現象。
而現在就不一樣了,不管是加速度,還是自由落體運動結果大家一起落到地上,都是讓他們的腦子強行轉動的東西,甚至后者,即使天書展示了這樣的視頻,他們自己找人做了實驗,有人依舊相信經驗,而非是近在眼前的知識。
“怎么可能會一起落下,這天書教了這么多天,總算是被我抓到了個錯誤的地方,就拿西瓜和桃子,都在我手上落下去,也是重的西瓜先落地啊,這有什么要做實驗的必要嗎”
“就是,不知道怎么了,那什么視頻上的快慢都是天書能控制的吧,我現在扔個東西,看起來不是更加清晰明了嗎”
“不知道陛下怎么想的,已經錯了的東西,應該要糾正過來吧,怎么能將錯就錯呢”
不僅如此,他們還十分理直氣壯,想讓陛下在彈幕上替他們發聲,舌戰群儒。
只能說,有勇氣,且堅定自己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沒有經歷過充足的實驗,就輕易根據所謂的“人生經歷”來下判斷,那也太過武斷了些。
李世民難得在自己那群“敢于直諫”的人中發現了問題。
這問題可太大了,以前李世民沒有發現,是因為他以前是觸發式的。
有人提出問題,李世民去觀察,發現確實有這樣的問題,那這個人提出的問題就有效,這個人就是個敢于勸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