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衰弱的貓咪,哪怕是伸出尖銳的爪子,別人該玩鬧還是玩鬧,壓根就不把咱當回事。
每個朝代都有興衰之時,正如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說的那樣,“天下大勢,分分合合”,不會有常勝,也難有常分裂,“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不過啊,大家還是給自己留個體面點的死法,作為亡國之君,也別做出太離譜的事情。
有些朝代有燦爛輝煌,后人難以超越的開國之君,比如大秦,有人罵我迷人的老祖宗是暴君,但是沒有人否認他是千古一帝。
縱觀古今中外的歷史,也難找出幾位這樣完美的皇帝,但是吧,大秦又很丟臉。
丟臉不在于二世而亡,而在于胡亥做的荒唐事,當上皇帝之后就是殺殺殺,從朝臣殺到兄弟,甚至連姐妹也不放過,得是對自己的得位多不自信呢
上位之后就沒做過幾件好事,一邊把自己的九族都殺光了,一邊又矛盾地加強祭祀,說他不信鬼神嘛,又祭祀特別是尊崇始皇帝廟這個行為,講道理,我要是嬴政本人,都得被氣活了,辛辛苦苦生的一窩兒女,自己剛閉眼,就跟著自己來了,千親萬苦打下的大秦,自己剛閉眼,就歸別人了。
這算什么保護期到了
而和大秦的虎頭蛇尾不同,有朝代,開頭很努力,結尾也不孬,但是因為中間的衰敗,怎么也挽救不了將傾的大廈,最終眼睜睜看著王朝走向滅亡。
就是咱平民起家的皇帝,朱元璋的大明。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永樂大帝遷都北京,親自鎮守邊疆,崇禎皇帝守不住大明,選擇吊死煤山,和大明一同死去。
永樂帝得位不正,是從侄子手里搶來的皇位,但是他那侄子朱允炆也確實一無是處,朱元璋殺空了朝堂,替他把路都鋪上龍椅了,他上位還是個天天帶著臣子給各處宮殿起名字的“近似傀儡”的皇帝。
從這種人手上得來皇位,也算是給大明續命了,永樂帝在位時期做得也挺好,是大明少有的盛世明君了。
嬴政聽天書的評價,臉又黑了一個度,一直以來他在天書那里得到的都是好評,這托了兒子的“福”,竟是能作為反面教材了。
“逆子,孽障”
聽得他直接在朝會上罵起了胡亥,朝堂之上還抱著胡亥畢竟是嬴政曾經比較喜歡的兒子,沒死就有機會逆風翻盤的人,也都悄悄收起了這種心思。
胡亥是顯然過不去這個“劫”了,他們不想和趙高一樣,瘋瘋癲癲被拉到午門斬首的話,還是明哲保身,畢竟,也不知道是不是那些“被殺”的人,就有他們一個。
雖然滿朝文武都覺得,胡亥上位,李斯肯定得死了,就他自己這個表露的,拒絕過趙高、胡亥的邀請,不止一次的狀態,能善終的可能性極其小了。
大秦不開心,大漢也沒多開心。
啊,不管大漢的事情,只是劉邦聽到平民皇帝,一開始以為會是自己,結果竟然是大明,屬于是“芳心錯付”了。
大明,大明也不開心。
尚且年幼,最主要是大哥還活著,根本不想從父皇手里接大明這個爛攤子的朱棣,對于天書給自己的評價,唯一聽到的就是。
“守國門,讓我去我可以區區蒙古騎兵,我打的過”
“你打的過個屁,人家祖上一路打下了整個球,你以為他們回到草原上是死了嗎,人家會重新養騎兵的。”
朱元璋很氣,但是氣不打一出來,朱允炆這個名字,他自己當然知道,他的所有子孫后代,都統一起了名字,確實給標兒的兒子起了這個名字。
朱允炆,多好的名字啊,怎么是那么個扶不起的阿斗。
“老四,大哥對不起你。”
“老大啊,父皇對不起你。”
朱標和朱元璋幾乎是同時開口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