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堂上為了自己的“仕途”,為了夢想拼搏,兼職是為了養活自己。
因為不兼職,只有生活有人接濟的二代能生活。
這導致,即使是官府不支持,甚至禁止,也有不少人頂風作案,一邊當官一邊從商。
默默無聞倒也還好,一旦“墻倒了”這就是被眾人推的,肯定會存在的一根稻草。
所以,最后徐禎卿會不會加入還不一定,但是如果要建,他們仨可一個不能少。
“特別是你,你可是唐伯虎”
祝枝山表情夸張,手舞足蹈,像極了小迷妹見到正主時候會有的夸張反應。
文征明的反應也是,不過他是內斂型,看向唐伯虎的目光里面甚至閃著星星,“就是,江南四才子舉辦的新式學院,變成江南三才子舉辦,這沒什么事情,要是你這個四大才子之首不來,那就罪過了”
“就是,那我們豈不成了掛羊頭賣狗肉的,沽名釣譽之徒”
把祝枝山給氣的,當場開始拽詞,他是看不起德不配位的人的,所以自己更不屑于做這種事情。
更何況,在他心里,辦這個學院,就是為了給哥兒幾個揚名立萬用的
原本在天書沒出現之前,祝枝山,包括唐伯虎本人,都是覺得對于他們這些讀書人而言,唯有讀書是唯一的道。
盡管靠寫文賣畫也能賺錢,但是終歸只是勉強活著,像是行尸走肉。
而當官就不一樣了,當個為百姓做實事的好官,在百年之后,也會有百姓記著他們的好。
而辦書院,大抵是告老還鄉的官員才會去辦的,他們沒有這個想法,最多也就是想過,等再過上幾年,就去當個教書先生,也算是過過收學生的癮。
轉變他們想法的,自然是天書。
天書教的東西很舊,又很新,即使很多東西天書都說從什么朝代就開始了,或者說是大明也流行的,但是吧,知識是被壟斷的。
典籍孤本,被高門大戶壟斷,一些有家學的,也優先只傳自己家,甚至是手藝活兒,也是要么拜師去學,要么是家傳手藝。
誰會像天書這樣,一步步地教
不是她不會是真的想要我們學會吧
祝枝山甚至有這種想法,而在家里真的在最近的時候,搗鼓出來了紙張,雖然因為操作不當有些褶皺,但是祝枝山震驚,以前不會也是真的吧
雖然他知道種地是真的,但是自己家培育的良種,種出來的效果也不算太好,至少在祝枝山這個不種地的人來看,沒有天書說的那樣好。
那肯定,畢竟不同的土地,不同的肥料,甚至培育了多久的良種,都有明顯的差異。
種田大國已經發展這么多年的種田能力,又怎么是一時半會兒就趕超的,但是超越了自己的也是真事兒。
從紙張之后,祝枝山就起了開辦一個不一樣的學堂的心,和傳統的教授四書五經不同,他們的學堂主要是教各種不同的技術。
比如他們幾個人,就可以教琴棋書畫,也能教教關于他們自己理解的天書內容,特別是唐伯虎。
唐伯虎真的天賦極其高,雖然運氣確實比一般人都要差了些,無論是家庭還是事業都不順,但是學習能力強到離譜。
大家都是一遍遍看的天書,唐伯虎理解的就是比別人更快一點,也不知是什么魔力。
“你肯定要來的,不僅書畫需要你這個老師,天書的專業課也需要你來講啊”
祝枝山把手搭在自己好兄弟的肩膀上,眼神是從沒有過的堅定。
他很想有一個新的事業,如果是和兄弟們一起發展的事業,那更是再好不過了。
三個在大眾的心中都是文藝界的巔峰人物,事業上的傷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