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郁悶極了,他總是感覺自己在天書那兒像是個時尚單品,死都能賺錢了,
之前有說道,李白作為寫文案的必備工具人,他的經歷傳奇,日常更加傳奇。
就像是現在,原本在仕途上,或許也會想是不是不適合了呢。
不過,得到了皇帝李隆基和太子李亨的喜愛,這自然也是,超出其他人預料地,走進了仕途。
而天書對他的夸獎上,知道嬴政是什么樣的人的李白,覺得天書能忽略掉李白的殘暴,估計在看自己的時候也是帶有其他的濾鏡的。
雖然李白覺得歷史上會寫到死亡這種話有可能是騙人的,不過,醉酒撈月,聽起來像是純粹酒醉能干出來的事情。
放在他李白身上,即使是李白自己,也得說一句,還真有可能。
至于現在,在寫詩的李白究竟是為誰服務的呢
那自然還是為皇帝李隆基,誰大聽誰的嘛。
李隆基目前對他創作詩文就一個要求,寫夸大唐的詩,最好能突出他的功績,如果能讓大家忘掉關于他的緋聞,就更好了。
緋聞,一定是緋聞
天書也不是處處都說得完全正確的,李隆基熟讀歷史,自然也是知道,天書在夸張上是真的舍得夸張。
一般人形容別人特別夸張,會用夸張到媽媽都認不出,這還真是,比如天書的嬴政。
那是嬴政嗎
做任何事情都是心懷大秦,有苦衷,是個好皇帝。
李白更是覺得這是濾鏡太深,就算代代人對嚴苛的理解不同,但是嬴政怎么都是徹頭徹尾的暴君,他的內心就算有百姓的死活,也不會像是天書說得那樣,一切百姓為先。
聽起來像是恐怖故事。
而天書對他李白,顯然又是另一種層面上的“濾鏡”,似乎是把“浪漫”刻在了他的身上。
嗯,他李白怎么不浪漫呢
哪肯定是浪漫的,不如怎么會短短數十天,真的用花言巧語“騙”地當場皇帝讓他來到這觀星臺繼續寫詩。
李白是喜歡日月星辰的,這毫無疑問,他的詩文里面經常出現月亮這個意向。
每次出現也把月亮寫得極其與眾不同,至少看過他的詩句的都很喜歡。
在現在嗎,李白反而縮小了看他詩句的范圍,畢竟啊,大家都知道了,在天書那兒,李白是“詩仙”,一個兩個直接當場望而生畏,沒人指點。
偶爾有,也是要么夸夸夸為主,要么沒有原則,四處開罵,都挺離譜,也都沒什么參考價值。
天書就像是各個人的迷妹,其中有好的也有壞的,被她看上的自然是千好萬好,沒有哪一出是壞的,有問題也會個給你編出來點原因,總歸是別人的問題。
這一點嬴政簡直從中獲利了不少。
張良和項羽是了解地最為清楚的。
劉邦這人偷偷和嬴政聯系,但是事情總是“紙里面包不住火的”,即使他們有心隱瞞,也很快就被張良發現。
張良只有面對嬴政的事情的時候是非黑即白的,很不幸,這件事就是他非黑即白的范疇之內。
“所以,他留下了這么一封書信,然后走掉了”
范增十分震驚,不是,怎么還有這種人
不過,在場也只有他震驚,蕭何、劉邦都早有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