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讓你犟嘴你再敢犟嘴多說一句話,老子今個兒就要打死你”
馬老看著自己兒子還越說越上頭了,簡直是怒火中燒,恨不得將手中的拐杖朝著不孝子的腦袋上敲,奈何他已經是年老體弱的七十多歲了,走路都顫顫巍巍的,力氣也小,準頭也沒有,個子也比兒子矮了兩個頭,拐杖都揮舞不到孽子的肩膀上。
“爹,你就算是打死我,我今日也要把憋在心里好多年了的真心話說出來大清現在已經入關一甲子的時間了,你們也親眼瞧見先帝和如今的康熙爺以及他生的一串兒子們都不是
孬的,為何非得抓著前明不放
咱們和那專為造反而生的白蓮教是不一樣的,他們白蓮教哪朝哪代不打著為了前朝的旗號,反今朝,多是為了利益,可咱們呢咱們一輩子飽讀詩書究竟是為了什么兒子今年也快五十歲了,讀了幾十年書自認可以做進士了,可就因為您死死拉著我,不讓我參加科舉,我如今年過半百連個童生都不是只能靠著給書肆寫話本子維持家里的生計滿腹才華都硬生生被歲月給蹉跎了爹兒子都這般大的年紀了,這一輩子也就這樣了,不奢望什么了,可你的孫子正值壯年曾孫也是鮮活少年人,難道您要眼睜睜看著咱家的子孫后代們就為了聽您一句心向大明、誓死不做清廷官的話就直接全部斷送仕途嗎”
看著向來聽話的兒子第一次滿臉通紅、額頭、脖子青筋直冒的對著他吼,馬老拿在手里的拐杖顫啊顫,手上的力道也漸漸小了,像是一只泄了氣的皮球般,“啪嗒”一聲丟掉了手里的拐杖,坐回自己的椅子上,爬滿皺紋的雙手死死抓著椅子扶手,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眼中憋了一眼眶的淚水,臉上的神情復雜憋屈極了。
在座眾人看完這老子打兒子的驚心動魄一幕,都不由吞了吞口水,閉上了嘴巴。
國字臉的中年人吼出來的一長段話也在其余中年人、年輕人心里留下了層層漣漪,他們也不得不承認如今龍椅上的帝王確實是一位極其難得的英明君主,文治武功都不俗,可為何這英主偏偏生于蠻子之家呢如果現在還是漢人王朝的話,他們這些人不早就去參加科舉入仕了
唉
無聲的嘆息在眾人心底響起,懷中揣著書的年輕安書生,一顆心臟也砰砰砰直跳,眼睛眨也不敢眨的看著自己那仍舊低頭閉眼轉動佛珠的祖父,敏銳的能覺察到可能今日之后,他們這些明朝遺老遺少的未來就有可能會拐到其他方向上了。
果然,沒過多久等整個大廳都安靜下來,變得落針可聞后,坐在主位上的老先生才睜開眼睛,他的年紀已經很大了,快八十歲了,是江南之地有名的大儒。
即使他沒有做官,也沒有進書院里教書,但每逢過年過節江南的清流文官們都會前來拜訪他。
安老左右扭頭,看了看自己幾個白發蒼蒼的老伙計,又掃視了一圈在場的中年人、年輕人,目光在自己孫子臉上停留了兩秒,抿了抿唇,轉動了幾粒佛珠。
他知道馬老弟的兒子剛才吼出來的那話是有道理的,他們這些腹中有才華的老人,這輩子已經黃土埋到脖子根了,沒什么值得計較的了,但各家各戶里的英才小輩們還有很長一段人生路要走,他們這些老頭子不能不為子孫后代們考慮啊。
安老瞇了瞇眼,嗓音沙啞、聲音沉靜地一錘定音道
“行了,大家都別再爭執了,那消息不是說了,明日誰都能去明孝陵看,咱們幾個老頭子把家里的小輩留到家里拴起來,我們明早去看看究竟是什么情況。”
安書生聽到自己祖父要親自過去,瞬間就著急地勸阻道
“爺爺,您年紀都這般大了,明日明孝陵跟前必然是人山人海的,您別去了,萬一被人傷到了可怎么辦啊。”
安老抬手制止住自己孫子,目光掃視著幾個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