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1
人際關系猶如一張密不透風的織網,頭尾難尋。
方清漪不記得自己是如何意識到這一點的,或許是在她記事知事之后,便對此有了深刻認知。
她有外婆,也有父親,唯獨沒有母親。
多么奇妙的關系,偏偏失去了中間那根牽引線。
方清漪是在南城長大的。
繁華都市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生疏到,住在對門的鄰居是男是女都無從知曉。所以方清漪的家長會總是父親出席一事,身邊同學也沒察覺出任何異樣。
頂多也只是換來一句“你爸爸真好,我讓我爸爸來,我爸爸說工作太忙,下次再來。可是下次下次,那么多個下次,到底哪個下次才是這一次呢”
類似的欣羨話語。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親缺席總比母親缺席的情況多。
因為母親懷胎十月孕育生命,期間所經歷的一切,辛酸苦楚也好,喜悅幸福也罷,都只有她知曉。旁觀者只能窺探一二。
所以母親愿意為孩子付出,能夠為孩子付出許多。
學業,事業,朋友任何能夠放在天平上的東西,都能被母親放棄。母親要的砝碼,永遠都是她的孩子。
那她是什么呢
是棄子,是不被需要的砝碼。
是沒有母親的孩子。
方清漪沒有像別的小孩,會問家里人,媽媽去哪兒了
她也沒有不懂裝懂,以為自己的母親已經離世棄她而去。
在家里,“母親”,這類的詞,是違禁詞,不允許被提及。
就連在外婆家,外婆也好似沒有生過女兒,就能夠憑空擁有一個外孫女。
方清漪的世界里,與母親有關的一切,被統統剔除。
方清漪不認為自己的成長過程里,母親是個不可或缺的角色;如同大部分人的生活里,父親也是個無關緊要的角色。
沒有媽媽,她活得也挺好的。
有優越的成績,出落的窈窕大方,追求者數不勝數。
沒有人會在乎她的母親是誰,沒有人想知道她受不受母親疼愛。她受人歡迎,是因為她本身就值得被人喜歡,與她父母是誰,無關。
直到學校生物課做血型檢測實驗,方清漪檢測出自己的血型。
ab型。
同組的同學見她愣怔在原地,一眨不眨地盯著面前的血型試劑,伸手推了推方清漪“你發什么呆呢來幫我扎一下手指,我害怕。”
方清漪陡然回神,無事發生般地替同組不敢自己扎血的同學扎了一針。
那天課堂內容到底上了些什么,她大腦里一片空白。
課本知識里,清楚地寫著血型遺傳規律。
ab型的孩子,父母雙方,絕不可能有一方是o型血。
方正鄴,是o型血。
晚自習下課后,教室里的人都散去,學生們各自回家。方清漪卻在位置上歸然不動地坐著,頭頂的風扇“嘎吱”轉著,緩慢又勻速,拉扯著方清漪的大腦神經,緩慢地震蕩。
觸底反彈。
不存在的一聲“嗡”聲,敲擊著她。
隨后,是家里司機苦苦等她,卻等不到人影,按捺不住,上樓尋她。
“大小姐,你怎么不接電話”司機急得出了一身汗,“我還以為你出什么事兒了。”
方清漪佯裝無事發生,隨意找了個合理的接口,“手機靜音,沒聽到鈴聲。”
司機要的當然不是她的解釋,要的只是她的安全。
見方清漪安全,司機惴惴不安的心跳回落,他問“東西都收拾好了嗎我送你回家。”頓了頓,他補充說明,“先生出差回來了,這會兒剛落地,估計著,咱們能一塊兒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