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時期,各方勢力起義,其中項氏一族是積極分子,也發動了會稽起義。
當時項羽已經長成,他身高八尺多,力能扛鼎,武力超群,要知道上一個想要扛鼎的我們贏蕩大王已經被砸死了,而項羽卻活得好好的,就完全可以體現他的神勇。”
“項羽并不是一開始就是起義首領的,而是在其叔父項梁戰死后,他才成為這一支起義軍的老大。”
“當時,項梁連破秦軍,非常驕傲。
而此時秦派了大量的援軍支援章邯,章邯作為秦國最后的大將,幾乎差點就成功收復失地,其實力可想而知。
在得到援軍后他突襲項梁,打敗項梁,項梁因為兵敗被殺。
此時章邯勢大,項羽和劉邦放棄外黃,攻打陳留,但是沒有攻下。”
“考慮到項梁兵敗之后,士卒害怕,士氣低落,于是他們決議退軍,項羽引軍駐扎彭城西,劉邦駐軍于碭。
而這時候章邯殺敗項梁后,認為楚兵不足為慮,于是引軍北渡黃河,大破趙國。
趙王以陳余為將,張耳為相,敗走巨鹿,章邯率領王離、涉間門共四十萬圍攻巨鹿。
對,在巨鹿這里,將會爆發一場赫赫有名的戰斗,就是這一戰使項羽真正名揚天下,成為起義軍中的老大,那就是巨鹿之戰。”
“當時重新復國的趙國被章邯包圍,非常危險,于是楚懷王熊心派兵去援救。
戰爭前期,楚軍并沒有取得什么好的成果,而各諸侯軍畏縮不進,這時候項羽站了出來了,他殺伐果斷,取得兵權。
接著,項羽率領全軍渡過黃河,命令全軍破釜沉舟,燒掉房屋帳篷,只帶三日糧,以示不勝則死的決心,緊接著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奔巨鹿,擊敗章邯部保護甬道的秦軍,斷絕王離部的糧道,包圍了王離軍隊。”
“項羽的決心和勇氣,對將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楚軍把王離的軍隊包圍起來,個個士氣振奮,以一當十,越戰越勇。
經過九次激烈戰斗后,楚軍終于打退章邯,活捉了王離,殺死了秦將蘇角,秦將涉間門舉火自焚,其他的秦軍將士有被殺的,也有逃走的,圍困巨鹿的秦軍就這樣瓦解了。”
“如果沒有項羽,就沒有巨鹿之戰,也許秦國的收復之路也就不會在這里戛然而止了,也許大秦就真的能延續下來,當然,前提是換個王。”
“總之,巨鹿一戰,項羽破釜沉舟,率楚軍斬殺蘇角,并大敗王離率領的秦軍主力,使章邯不敵敗走。
經此一戰后,秦朝統治迅速瓦解。
這無疑是巨大的成果,至此以后,秦二世和趙高所統治的秦國幾乎無反抗之力,秦朝滅亡的鐘聲也響了起來。”
項羽滿意的點了點頭,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他做到了。
“如果看秦朝相關的電視劇和作品,就會發現,隨著亡秦者胡這句箴言之外,還有一句話也很有名,那就是“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即使楚國只剩下三個氏族,也能滅掉秦國。”
“有些話能千百年的流傳,還真不是沒有道理的,滅秦兩大起義軍首領,項羽和劉邦,恰好就是楚國出身。
當然比起劉邦在秦朝混個亭長,恰當的融入秦朝不同,項氏一族一直是叛逆份子。
而最后,秦朝的滅亡居然也真是應了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