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賺錢為目的的商業片,直接承受大眾市場考驗,獲得的反饋更多,正是因此,商業片真實的水平是遠遠超過小眾口碑較好的文藝片。
文藝片的口碑本質上是業內互吹,比是根本就不是質量,而是更深層次的政治因素,或者是圈內人脈資歷。相當于是講究血統的,有些導演是被圈內認可,那么,即使拍的是狗屎,圈內也會把其吹上天,普通提出這確實是狗屎。然后,文藝圈表示,你們逼格不夠,看不懂……
明明的以屁股為倒向,不公開透明,沒有比較完善的可以量化并且服眾的評估系統。通過神秘和不透明,自話自說來解釋什么是藝術的圈子,其評出來的作品,可以想象多半是畸形而丑陋的怪物。
普通大眾覺得一些口碑高評分高的文藝片很沉悶,質量也很垃圾,別懷疑,你的觀點是對的!相信自己,明明不好看,還不讓人說真話。一旦有人說真話,就會被小眾抱團圍攻的圈子,有什么值得尊重的。
21世紀之后,港片產量銳減,國產商業片數量大增。相當大部分的因素,是因為港片市場衰落后,過去混跡香港影視行業的資深從業者,絕大部分不是以港片的名義制作電影了,而是直接就是國產片。
“預算1000萬元?!”黃百鳴感覺到震驚。
要知道,新藝城現在最賣座的《最佳拍檔》系列的成本,還未提升到千萬元的標準化!
而《開心鬼》所用的人選,都不算的巨星。包括黃百鳴在內,他的片酬也就達到二三十萬港元的標準。
“1000萬港元很多嗎?”林棋奇怪的問。
“……”黃百鳴等人完全給鎮住了,1000萬港元還不多嗎?要知道,這筆錢如果不拿來投資電影,而是去做實業的話,也能建立一座雇傭幾百人的工廠。
比如,80年代香港電視機大王林中翹,也不過是跟友人想辦法集資1500萬元,就建立了香港最大的電視機生產工廠港華電子廠。港華電子或許在90年代已經默默無聞了,但是八十年代,顛峰時期可是年生產50萬臺電視機。如果這還不算驚人的話,那么……康佳吶?80年代還沒有康佳,是國內為了安置從越南逃難回國安置的華僑,所以,建立了一系列政策性集體農場。而光是極少的農田,當然沒安置幾十萬華僑。所以,就成立了一些集體企業,給一些政策,讓其自食其力,其中,就有一個后來大名鼎鼎的央企華僑城。
后世的華僑城可是占據了大量精華的土地,絕對算是土財主。但現在根本沒有華僑城,只有一些華僑農場。農場土地比較少,所以,只能想辦法搞工業。于是,國內就不斷在香港招商引資,港華電子的林中翹就是對越反擊戰不久,就開始響應國家號召,到內地的投資。華僑城后來的子公司康佳電子集團的成立,港華電子就出了不少力,比如,提供技術、設備和訂單,幫助幾千名華僑農場的勞動力轉型電視機工廠的工人。
至于,90年代港華電子之所以悄無聲息,因為——電視機大王林中翹把工廠等等資產折算成股份,賣給了康佳電子。看康佳電子后來在電視機行業的地位,就可以知道當初的港華電子有多牛逼。而且,80年代年生產幾十萬臺電視機的行業地位,是遠遠超過后來每年生產幾百萬臺電視機。因為,80年代的電視機遠遠比21世紀要昂貴,再計入物價通脹因素,可以知道,康佳電子除了因為物價變動造成的假增長之外,真實盈利能力和資產規模相對于80年代末,根本沒有多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