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花50萬塊大洋購入一批清宮珍藏古畫,在行內是出了名的。
如今看她容貌愈加精致,打扮得愈加貴氣,祝老板便想和她做生意,至少把手里的一些古董賣掉,回籠些資金好過年。
陸明珠架不住他的熱情,隨之進店。
祝老板的永興古玩店店面比較小,約有50平方左右,東西不如古寶齋的齊全,陸明珠打眼一看,只相中一對花團錦簇的天球瓶。
乾隆年間的,200塊大洋或者200萬新幣。
陸明珠直接付了200萬新幣。
她和祝老板的交情不如和周老板的好,自然沒提港幣、美金什么的。
祝老板心里有些失望,“陸小姐不再多看看我的店雖不如周老板的古寶齋,但東西保真不摻假,興許還有您感興趣的。”
“我再看看。”陸明珠沒好意思立刻走開。
這一轉,倒還真發現兩件不錯的東西。
一件雍正年間的粉彩綠里花型杯,一件是慈禧太后時期的大雅齋瓷器,兩件加起來不足100萬新幣。
難怪都說八十年代以前遍地都是清代官窯瓷器,買都買不過來。
再出門,陸明珠突然興奮了。
在祝老板店里耽誤個把小時,外面陸陸續續有人出攤了,興許是嫌大早上比較冷,所以出攤比較晚。
和原身早先逛過的情景差不多,不是很熱鬧,略有些蕭條。
抗戰爆發后就這樣,一直沒恢復昔日的繁華。
這樣的蕭條將持續三十年,三十年后的古玩市場才逐漸熱鬧起來,開啟長達數十年的古玩收藏,屢屢有撿漏傳奇發生,直至后來再難撿漏。
“君峣,君峣,我們快去光顧。”陸明珠拉著他興沖沖地走向一個攤位。
攤位貨品比較雜,亂七八糟,大的小的,什么都有。
攤主是個瘦骨嶙峋穿半舊土布大黑襖的老頭兒,雙手攏在袖口中,尖嘴猴腮瞧著不像好人,但笑容卻很溫和,聽著是本地口音“先生和小姐隨便看,我的東西都很便宜,從鄉下收上來的,回個本就行,不要邪價。”
擺攤的大多數不似古玩店老板或者掌柜那么有鑒賞能力,往往把珍貴物品當作普通貨品賣出去,所以在他們的攤位上容易撿漏。
陸明珠先拿起一串桃紅色碧璽十八子問價。
老攤主瞧了兩眼,“這是七年前流落到市場上的東北貨,也不曉得是不是宮里的東西,5塊大洋或者5萬新幣,您只管拿走。”
陸明珠把這串十八子手串放到一邊,繼續挑挑揀揀。
在一堆銅錢里,她挑出十來套品相極好的五帝錢,中間夾雜著幾枚別的銅錢,堆放在碧璽十八子手串旁邊,“這些銅錢怎么賣”
老攤主壓根沒看她挑的銅錢,只說“一枚1000元,您自己算。”
陸明珠一共買了76枚,也就是76萬元。
陸明珠結了賬,走向第二個攤位。
這家攤主長相很敦厚,憨態可掬像個好人,眼見陸明珠和謝君峣相貌俊美、衣飾華貴,在陸明珠拿起一只青銅爵時張口就要100萬,“我這是古物,幾千年前的好東西,周朝做的,不是銅錢那些便宜貨能比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