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劉奎跑長途,袁開疆和趙倩就把李小玉娘仨和劉奎大伯接到家里住,起居飲食,十分關心,供應的肉糖水果等都留給他們。
這么一來,劉大伯就不用因為侄子不在家而避開,可以享受含飴弄孫之樂。
最難得的是兩個孩子并不是只知索取和享受,劉奎從外面帶回什么好東西也都孝敬袁開疆和趙倩,還有當初給李小玉、劉奎做媒的老同志。
知恩圖報,比什么成就都值得珍惜。
章振興給陸明珠寄信寄東西的時候,恰好碰上趙倩和李小玉。
“你們也寄信”章振興詫異。
李小玉乖巧問好,而趙倩則爽朗一笑,“給明珠寄點東西,你呢怎么也是國際包裹”
“也是寄給明珠的,就一些文房四寶字畫之類。”章振興沒提長孫女和靳建國的事情,隨即調侃道“明珠可不差你們這點東西。”
趙倩白他一眼,“這可是劉奎從長白山收來的野山參。”
陸明珠給孫女那么多美金,換了不少僑匯券,他們可不能一點都不回禮。
東西寄到香江,陸明珠收到時已是來年。
也是臘月份,春節將至。
陸明珠派人把章振興寄給靳建國的信和東西給靳建國送去,然后分發野山參。
人參大補,年輕人平時用不著,老年人很需要。
干爹干媽們哪個年紀都不小了,人人有份,都是幾十年份的。
“契爺,干爹,干媽,您幾位的身體硬朗,不需要過度滋補,煲湯的話,幾根人參須就夠了,別放多了。”陸明珠特地叮囑賀云和曾梅夫婦,
陸父則在看龍鳳胎曾孫蹣跚學步,聞言道“放心,做藥膳的廚師比你懂得輕重。”
“明珠是關心我們,怕我們上了年紀沒記性。”曾夫人瞪了陸父一眼,叫管家把野山參和鹿茸、干菜、蘑菇、熏魚等東北特產拿下去,轉頭對陸明珠說“我聽說了,內地講究艱苦樸素,他們這樣人家更得以身作則,那些什么金的玉的都不適合寄過去,以免被人發現了惹出是非,倒是吃的穿的用的不妨多寄一點,他們家孩子多,年年都長個兒。”
陸明珠笑著點頭,“我叫上官紅去買了,買好我寫信寄給他們。”
也順便在信里告訴他們,自己什么都不缺,雙方盡量減少通信,以免影響不好。
主要是考慮到明年。
太快了,不知不覺就在眼前。
現在是1965年。
不光是他們,同時減少和章振興的來往,熬過明后年再說,最激烈的就是明年,后年次之,往后反而緩和一些,不如一開始那么瘋狂。
跨入新的一年,開端就是傅玉麟向閆斌下聘。
閆斌父女倆在香江沒有居所,陸明珠就讓傅玉麟把聘禮送到自己家,兩個孩子沒有親戚沒關系,自己請來一群大佬做見證。
傅玉麟的聘禮可一點都沒敷衍。
聘金188萬,金器海味等一應俱全,和陸明珠的聘禮肯定沒得比,也沒擺滿大廳,但已是他竭盡所能的結果。
閆父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他壓根沒想到,野猴子似的養女能給自己找到文武雙全、風流倜儻的金龜婿。
傅玉麟太好了,好得他像做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