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伯瑩也見過劉徹,但是劉徹跟衛青尚謹在一起向來都是沒什么架子的,她幾乎沒感受到過劉徹給人壓迫感。
她似乎骨子里就不喜歡別人高高在上的看著她,皇帝也好,太皇太后也罷,要是擺出高高在上的恩賜模樣,她都厭惡得很。
劉徹覺得最近自己也太倒霉了,肯定是跟火犯沖,都想去算算命數了。
先是二月的時候,遼東的高廟發生了火災,接著四月高祖陵寢的便殿又失火了。
他本來不覺得有什么,結果有人呈上了一份文書,是江都相董仲舒所寫,竟認為這是上天讓他要反思自己的過錯。
他氣急敗壞,雖然這兩件事確實糟糕,但跟他有什么關系最多也就是底下的人沒有好好看守。
劉徹還不知道,自己摸到了歷代帝王應對“天人感應”的精髓。
“難怪陛下這幾日心情不好。”尚謹笑瞇瞇地看著劉徹,“可是陛下覺得,董相國圖什么呢”
衛青也在一旁勸說“陛下,他不過是急于應證自己的學說,讀書人一根筋也很正常。陛下看重他,何不提點幾句或是略施懲戒即可。”
尚謹附和道“是啊,這文書是偷來的,本就不是光明正大的事情,要是因此嚴懲相國,反倒惹人非議。”
劉徹是個聽勸的人,至少對上衛青和尚謹,他還是很聽勸的。
最終選擇敲打了董仲舒一番,又著了五日的素服,以表反思之意,因此還被不少人夸孝順。
建元六年,五月丁亥。
權傾朝野的竇太皇太后合上了眼,臨終時,她將自己所有的財物都留給了劉嫖,這是她對女兒最后的庇護。
劉嫖哭得上氣不接下氣,她沒了父親,沒了弟弟,如今連母親也失去了。
曾經不可一世的竇太主如今只是一個脆弱的女兒。
她對劉徹的態度無形中多了幾分尊敬。
母親先前字字句句的教誨,都是教她如何保全自身,其實她再擅長不過了。
她一向很會打親情牌,也很會平衡親人之間的關系。
好比從母親偏愛幼子一直到劉武派人刺殺重臣,她都在母親和兩個弟弟之間斡旋。
她是母親最貼心的女兒,是可以讓弟弟依賴的阿姊。
尤其是劉武出生后,她與劉啟的關系便更加好了。
母親偏愛劉武,她卻更喜愛劉啟。
即使不為別的,只為她和劉啟比之劉武多相處了七年的時光。
但這并不妨礙她對劉武也很好。
她實在不明白為何母親會偏心到那種地步。
要不是她從中平衡,還不知道會鬧成什么樣子。
其實母親說的道理,她都懂。
她明白,日后不能再像以前那樣肆意妄為。
如今天下的掌權者不是她的母親了。
母親能掌權,除了能力,終究是因為她的兒子和孫子是皇帝。
她能做人人敬畏的竇太主,除去大長公主的身份,還是因為有母親在。
而沒了母親,她只是大長公主,只是皇帝的姑母,她沒有那份天然的權力來源。
因此她必須改善和劉徹的關系,好在雖然之前有矛盾,但她和劉徹的關系還是不錯的。
母親教給她的她一直記得,她清楚自己該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