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農民蹲在田埂上,吧吧的抽著煙斗,對前來講解推廣小偃系列種子的李振聲和
農科所研究人員投去了懷疑的眼神。
“你說你這種子,是麥子和野草雜交,能行嗎”
“就是,這聽上去就不靠譜。”
李振聲絲毫不氣餒你們想啊,這麥子種了這么多年,精心打理,卻還是經常這病那病的,反倒是田里的野草不打理還能長得那么茂密。這說明了什么說明他們基因里的抗病性強啊。我們這小偃6號就是這個道理。”
在經過農業研究人員的百般推廣下,小便6號終于被一批膽子大愿意嘗試的農民們種到了土里。
到了小麥收獲的季節,他們也得到了豐厚的回報。
“708斤”
畝產的數字出來后,農民們笑得眼睛都瞇成了一條縫,嘴巴都合不攏了,伸出了大拇指“要吃面,種小偃”
“嘖嘖,”有農人瞠目結舌,“這讀書人的腦袋瓜就是靈活。他是怎么想到要把牧草和麥子弄到一起的”
這完全就是八竿子打不到一塊去的兩種東西啊
之前對漢武帝解釋過牧草的不同的衛青,也在心里嘖嘖稱奇,原來牧草還能這樣用
神奇。
“看來,還真是要有專門研究草的人啊。”劉徹笑道,“不過,這馬和驢能生出騾子”
衛青“這微臣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他想了想自己養過的那些馬和見過的那些驢,長得好像是有那么一點點的相同,或許,還真的能行
先記下。劉徹秉承著仙畫說的就是好的理念,先讓筆吏記下,打算到時候找馬丞來問一問。
李老后來還研究出了更多的優良小麥品種,同時還在黃準海地區治理中低產的耕地。
大家還記得之前說過的漂亮國人布朗發表的那篇文章嗎誰來養活中國。布朗的這篇文章真的是刺痛了我們這些農學家先輩們的心。不僅是研究水稻的黃老袁老他們記著,研究小麥的李老也記著呢。2005年,在海南博鰲的亞洲論壇上,李老作為代表發言,將他收集了15年的數據都甩了出來。
精神矍鑠的老者站在會場的講臺上,對與會的每一個人鏗鏘有力的說道
“我們認為應該將這些真實情況告訴世界,中國人能養活自己。現在如
此,將來我們憑著中國正確的政策和科技、經濟的發展,也必然能夠自己養活自己”2
李老現在90多歲了,身體還很健朗,據說還經常出現在育種中心的田間地頭。
“乖乖,這些人果然是神仙降世吧,一個個都活到了90多。”有人感嘆。
“說不定是神仙見他們功勞大,所以照拂他們呢。”
也不怪古人大驚小怪,在古代的時候,活到90歲的老人實屬稀罕。普通人能活到四十歲往上就已經是很不錯了。
所以才有這么多的皇帝想要尋仙問藥,祈望長生。
贏政就在心里琢磨,這位李老和之前的袁口口同點就是下地干活,很勤勞。難道要下地干活才能活得那么久但他見過下地的農人,他們的壽命遠沒有士卿來得久遠。
難道,真是的因為大功德
贏政在迷茫中,不知不覺的走上了另外一條求長生的路。
除了這位李老之外,還有另外一個李老,那就是研究玉米的李競雄院士。
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主糧,小麥、水稻、玉米。只有水稻是我們國家原產的,小麥是由西亞傳入的,玉米的傳入時間最晚,是在明朝嘉靖年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