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小麥以及水稻不同,成片的玉米田給人的感覺很有氣勢,因為它們比人還高,密密麻麻的種在起的時候,碩果累累的感覺撲面而來。
一根根成熟后的金色玉米被收割下來,然后成串的被掛在屋檐下和房梁上。
高高的玉米桿則被拖去了柴火房,充當生火的柴禾和牲畜的口糧。
“此為何物”走過很多地方來收集不同農作物的賈思勰面帶疑惑。
長成這個樣子的他從來沒見過。
但是看這長勢就知道這肯定是好東西,沉甸甸的,顆粒也大,肯定容易飽腹。
而明朝的某位大戶家主忽然想起來這和咱們花園里種著的珍珠粟是不是有點像啊
這珍珠粟是某位南方的海商送來的禮物,說是中原大地上沒有的,雖然長得不是很好看,但重在稀罕,所以他非常鄭重的讓園丁把它種在了花園里。
沒想到,居然是可以吃的糧食
這個還是和之前說過的歐洲大航海時代有關系
。哥倫布的船隊發現了美洲新大陸,然后將美洲的玉米帶回了歐洲。大概五十多年后,玉米就從歐洲來到了大明。但是那會兒還只是個稀罕物,還叫做“珍珠粟”和“番麥”,并沒怎么傳播開,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面寫“種者亦罕”。一直到了清朝中期,進入到華夏兩百多年之后,玉米才有了爆發式的增長。
那時候人口出現了爆發性增長,于是朝廷引導百姓向山區開墾,而水稻和麥子這樣的農作物都不是很適合山區的地貌,對水源的要求也比較高。于是,有三種來自于美洲的農作物大放異彩玉米、番薯和土豆
三種不同的植物出現在天幕上。
大部分的古人們一臉茫然,確定這三種農作物的確都是自己沒見過的。
為什么是玉米呢因為它有個很大的優勢,就是好養活,適應能力非常強,不怎么挑地,而且也不怕干旱,基本上可以說見土就長,即使是在山地里,撤把種子也能長。要知道,咱們國家除了幾大平原之外,山地和丘陵占了43的面積,可想而知,玉米有多重要
鏡頭掠過一片山地。
這是華夏最貧瘠的地方,因為地形和土壤的原因,很少能有大片的田地用于栽種。
而在一個才只有幾分地大小的山坳里,高高的玉米桿依然直立著,帶著勃勃的生機。那玉米棒子長得十分茁壯。
即使是不會種地的人,也都知道,像這樣山坳里狹小的地是沒有辦法種水稻和麥子的。這也是為什么居住在深山里的人往往過得很貧窮的原因之一。
因為根本沒有一塊好地來給他們種糧食。
只是沒想到這玉米居然如此的好養活。
沒有玉米的朝代,農人們只能望洋興嘆,而更多的人,尤其是宋明后期已經擁有了遠航能力的海商們則在蠢蠢欲動。
美洲
不知道這新大陸美洲到底在哪里如果他們的船只可以提前發現這片新大陸,將這些種子帶回來,那豈不是發達了
至于風險
瞎,這在海上跑船豈有不危險的
收益有的時候是和風險成正比的。
所有的帝王們都在心中發出驚嘆,不由得想起來之前提到指南針的時候路小柒的感慨。
果然任何一塊土地上都能生長出
好東西。
這美洲聽起來,可真是個好地方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