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很想沖進仙畫里對后世女子講,別罵了別罵了。
他都已經偷偷的把三綱五常和士農工商這些內容從自己新修改的思想綱領里刪除掉了不能不刪,陛下都已經廣召天下匠人來長安制造各種仙畫中提到的器具了,而且還有意讓趙過培養出一群得用的農官。
目前,整個大漢上下,對于“工”和“農”的輕視不能說一掃而空,但和之前相比也好了無數倍。就太學里面,那些驕傲的太學生看到匠人,竟然都會說說笑笑的與之聊幾句,還會請教一些工藝上的事情。
甚至還有一些年輕的太學生,展現出了對于工匠和農學的興趣。這就是仙畫的威力所在
可以預見,如果仙畫能夠持續存在,只要陛下不是忽然得了失心瘋,那大漢的未來一定是天翻地覆的,包括各種新的思想和學派也都會冒出來。
如果以他為首的儒家學說跟不上變化的話,那就不是獨不獨尊,而是會不會被世人淘汰的問題了
董仲舒吹著習習涼風,竟然冒出了一身汗。
好在這次這位路小柒并不打算逮著儒家罵,讓他略微安心了一些
u主在講四大發明和農學卷的時候,就講了古代“士農工商”的劃分對于科學思維形成的巨大打擊。這里就不再贅述。但農,其實地位還算好,醫的地位是比農還要低的。
他被劃分在“工”這一層級。
漢書游俠傳里記錄了西漢末年一個叫樓護的人的故事。
他出身在醫學世家,從小就飽讀醫書,據說年輕輕輕醫術就很高明,而且口才特別的好,能言善辯。他父親去權貴人家行醫的時候就經常帶著他。
平阿侯家中宴客,叫上了樓護。
樓護的友人羨慕道“這整個長安城中也只有你和谷永可以隨意的出入五侯府邸。”
樓護謙虛一笑。
宴后,平阿侯留下樓護,問他道“君日后想以何為生”
樓護想了想“我父為世醫,我自幼熟讀醫書,醫術一途不說精通但也已入門。所以,日后應該還是會以醫為生。
屈才了”平阿侯不認同的道“以君之才能,做個小小的醫者未免過于委屈。我欲舉薦君為方正,為朝廷效力,豈不是更好3
4
那些權貴們就勸他既然這么聰明,就不要學醫了,去學六藝,做官去吧。樓護一想,也對。于是就棄醫從文了。后來,當了諫大夫,又當了太守。
如果樓護繼續當醫生,或許他也能和張仲景一樣,名垂青史,被大眾熟知。
但在當時而言,樓護的選擇卻是很理性也很符合自身利益的。要知道,張仲景做到了“醫圣”的地位,卻也沒有登上過正史呢。
張仲景聽出了后世女子語氣中的嘲諷之意,輕笑搖了搖頭。
并不在意。
首先自己已經知道名留青史了,再有就是他研究醫術也并非是為了能夠名留青史。
但漢朝那會兒其實都還好,樓護畢竟是做上官了嘛,大家也沒有因為他的出身說什么。唐宋那會兒也還可以,沒那么嚴苛,讀書人和醫生之間的身份也經常變來變去。
唐宋八大家的韓愈寫“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說明巫、醫、音樂家和工匠這些人的身份在當時也是被主流的所謂君子們所看不起的,但他后面還有一句是“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欲,意思是,但這些君子的見識和智慧卻反倒比不上這些人,真是奇了怪了。
也就能看出來,那時候的醫生雖然被人輕視,但地位也算不上很低。而要是能做到像孫思邈這樣全國知名,到了哪兒都要被奉為上座。
李世民在太極宮中點頭,笑著對臣子們道“若是孫道長來了長安,即使在這皇宮之中,朕也要是奉他為上賓的。
不說孫思邈的醫術地位,單單是他的年齡,就足以在他面前擁有坐席。
“陛下禮賢下士,赤誠相待,是我大唐之福吶”此乃貞觀年間慣常的君臣互捧,不,君臣相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