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的競爭不是會更多
一時之間,又如喪考妣。
而天下各朝代的商人們,的確是開始瘋狂心動。瓷器這東西,知道它利厚,但不知道它原來如此利厚李世民正好手中就有一個白瓷杯,對著光,十分漂亮。聽到唐代向西域和中亞那邊出口瓷器,他笑了起來“這件事情,完全可以做得更大一點嘛。”
在陶瓷的制作工程中,就應用了很多的化學知識。而且,它們往往和一個元素有關。
那就是,鐵。
一張元素周期表出現在了天幕上。
鐵,fe,被路小柒放大,然后提到了前端。史學界公認的真正可以被稱之為瓷的是青瓷。
商周時期就有了原始的青瓷,但到了東漢,青瓷的制造工藝有了重大的突破,然后華夏絢麗的瓷器史就拉開了序幕。
路小柒找了不同時期的幾張青瓷圖片。
東漢的青瓷看上去還有些偏黃,青綠色并不是那么的明顯。到了南北朝時期,青瓷已經可以看出明顯
的綠意。
再到宋朝龍泉窯的青瓷,顏色已經可以說是“青如玉、明如鏡”,十分純正。
為什么會出現不同的青色,就和它釉料中含有的鐵元素有關。
如果在窯燒的過程中,氧氣供應不足,這就會導致火焰燃燒的時候把瓷胎里和釉里面的氧奪走,那么,原本這兩者里面的三氧化二鐵,就會被還原為氧化亞鐵,而使瓷器的釉色呈現出青色。
反之,就會成為黃褐色。
所以,窯燒的供氧方式、溫度、時間等等都會影響到瓷器的呈色,也只有熟悉的老師傅能夠把控其中的奧妙。
龍泉窯。
柴火熊熊燃燒,忽暗忽明。
被放進去已經上好了釉的瓷胎開始逐漸顯現出顏色。幾個晝夜之后。
燒窯的師傅們焚香拜神,肅立兩旁。
“開窯”隨著洪亮悠長的聲音響起,窯爐的門終于被打開。
待到熱氣逐漸散去,可以看到里面陳列的瓷器呈現出漂亮溫潤的青色,如玉一般雅致。老師傅上前一只一只的把它們拿出來,面帶喜色。
這一窯還不錯梅子青
正在觀摩開瓷的詩書生們欣喜的道“果然是,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
葛洪看著瓷器,腦子里想到的卻是那張看上去很神秘但是似乎帶著某種規律的元素周期表。此為何物他問鮑姑。
鮑姑也迷茫的搖搖頭,不肯定的道“似乎是某種合集與排列。”兩人大眼瞪小眼,皆嘆一聲。
而其他人,更多的還是為了天幕上呈現出來的瓷器而癡迷,尤其是秦漢時期的人。
這瓷器看上去可真美啊。
“那么漂亮的顏色,梅子青真的就像是枝頭剛結出來的梅子。”美的感受是相通的。
不僅是士卿們,連老百姓們都為之傾倒。
嬴政看了看自己身邊小幾上正擺放著的犀角杯,忽然覺得這杯子雖然古樸端方有余,但似乎的確是沒有那青瓷來得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