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說門捷列夫之前,或許我們還需要來了解一下原子這個概念。在今天一開始,我們就提到了原子。
元素就是原子的集合體。每一種元素中的原子都是相同的,所以他們也有著獨有的原子質量。
幾個原子集合在一起組成元素。
然后,所有的元素放在天平上稱它們的質量。可以發現每一種元素都有著相同的原子質量。元素的這一點特性,和生物是完全不一樣的。
化學家們就用了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測定了不同元素的原子質量。
于是,有一段時間,原子質量、性能、狀態呈現這些就成為了分類元素的幾項指標。然后,當化學家們把這些元素全都擺在一起的時候,他們就會發現一些很奇妙的事情。在一次化學家們的學術聚會上。
德國的化學家德貝萊納正在講述自己這段時間的發現
“我發現,鈣、鍶、鋇這三個元素,不僅化學性質相似,而且他們的原子量正好可以形成一個等差數列。”
鈣的原子量是40078,鍶的原子量是8762,鋇的原子量是137327
“還有,鋰、鈉、鉀這三種元素,它們的質地都很柔軟,而且還都能和水發生反應。最重要的是,它們的原子量之差都是8的倍數。
德貝萊納斬釘截鐵的道這些元素之間,肯定存在著某種規律。旁邊聽著的化學家們竊竊私語,眼睛也越來越亮
如果可以發現并且掌握這些元素之間的規律,是不是就可以掌握萬物變化的規律我們研究上遇到的一些問題似乎也就能迎刃而解。但研究來,研究去,這個課題的進展依然很慢。
百姓中一片沉默。
你聽懂了嗎
沒有,你呢
“慚愧,在下從剛剛講各種實驗的時候就聽不懂了。”
各種府學和國子監、太學等高等學府里的學子們忽然就很懷疑自己的智商,唯有少數幾個可能平時對算術、機械等更在行的學子,一下子就迎來了自己的春天。
“我覺得我應該去學這個。”有十三四歲的少年興高采烈的對家長說道,“我覺
得這個更適合我。
而那些什么之乎者也,實在是看了頭暈。家長面無表情的問他“那你看懂了”
少年噎了一下,還是選擇如實的小聲回答“這個什么原子質量聽懂了表面,但是不懂其中的原理。不過之前那些實驗我看懂了也聽懂了。
他覺得做實驗挺好玩的。
家長的面色緩了緩,沉吟一下后道“你若真喜歡,也不是不行,先觀察一段時間再說。”每次仙畫結束后,都會有一些相應的變化。
如今朝廷已經開了好幾個專業的學院,醫學、農學、生物、天文等等,甚至后面可能都還會綜合到大學里面去。
而且,科舉取士和人才提拔也都在隨之發生變化。那誰知道,以后會不會有這什么化學呢
不過家長頭疼的揉了揉太陽穴,這化學真的是聽不懂啊以后可沒辦法輔導課業
也是在這個時期,門捷列夫終于要出場了。門捷列夫是俄國人,名字賊長。
他出生在寒冷的西伯利亞地區,從小就是個天才。所以雖然家里很窮,但是他的媽媽還是特意花錢將他送到了有著良好教育的大城市,圣彼得堡。
在那里,門捷列夫14歲就進入了圣彼得堡國立交通大學,過了兩年,又去了圣彼得堡師范大學學習化學。
在他二十三歲的時候,就在圣彼得堡國立大學擔任了副教授一職,教授化學。而且人氣很高。
門捷列夫走入課堂。
課堂里已經擠滿了學生,還包括了一些旁聽生。
在他講完課后,學生們爆發了熱情的掌聲,送給這位年輕的化學教授。這也讓門捷列夫感到很高興,對自己的本職工作更熱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