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對桑弘羊還是很滿意的。
他們從年少時期就相識,桑弘羊是自己的伴讀。但,以劉徹的性格來說,如果只是一段始于多年前的情誼還不至于讓他如此看重一個人關鍵還是,桑弘羊本人實在是很能干。
他還記得,他在打算對其委以重任的時候,和他夜談一整晚。
桑弘羊對自己闡述了他的財政理念,和施政觀點,要統一貨幣、打擊越來越放肆的地方豪強,并說道“陛下放心,臣一定會讓大漢變得國富民強,能讓國庫拿出足夠的銀兩讓陛下能驅逐匈奴,治理邊關”
短短幾年,他做到了。
這也讓他一躍成為了自己最信任的人之一。
劉徹當然知道自己并不是一個仁厚的君主,但他覺得自己和桑弘羊應該能有個善終,而不像是已經死在了刑場上的主父偃那般。
但,現在仙畫這意思是什么
什么叫做“為他之后的命運埋下了禍根”
桑弘羊原本狂喜的心也瞬間冷卻了下來,意識到,糟糕,自己似乎好像是不得善終啊
劉徹略帶些尷尬的清了清嗓子“或許這其中是有什么誤會”
桑弘羊誠惶誠恐“陛下,一定是微臣后續有什么事沒做好。”
怎么能是陛下的錯呢一定是自己的錯
君臣兩人在這里以某種微妙的心情唏噓了幾句,然后這才繼續把焦點轉移到仙畫上面。
而在大漢其他的地方,那些原本掌握了鹽鐵之權的豪紳府上,卻響起了不斷的笑聲。
“去,斟酒來今日當浮一大白”
“看來,連老天爺都看不慣此人”
桑弘羊沒有好下場,有什么能比這個消息更讓他們感到高興呢
試想,他們原本可以通過各種手段賺得盆滿缽滿,卻因為此人的手段,而只能乖乖的吐出利潤最大的營生,去謀那些小利,想想就氣
民間。
老百姓們卻在感嘆“還是現在的五銖錢好用,以前的錢用起來也太麻煩了。”
“而且以前的三銖錢根本就不行,輕飄飄的,還不知道是用什么鑄成的,上次我去買東西,掌柜的都不收。”
“鹽也是,現在的鹽可比以前好多了”
白花花的,雜質極少,雖然和仙畫里面出現過的還比不了,但是也比之前的好太多了
“聽說海邊的曬鹽場,每日能產出好多哩。那些漁民,最近的日子可好過不少。”
“說是那邊缺工匠,官府還在到處招募。”
“不知每月幾錢”
和之前的“民煮官收”不一樣的事,現在走的是官營大鹽場模式,和沒有仙畫出現的歷史時空相比,終歸有了一些不同。
鹽鐵之議,發生在漢武帝死后,漢昭帝時期。
霍光和桑弘羊都是漢武
帝的托孤大臣,
但是呢,
兩個人之間的理念完全不同,這一次一次的吧就形成了新舊兩方勢力。漢昭帝呢,明顯更親近霍光。
霍光覺得呢,先帝死之前發布了輪臺詔,說要休養生息,而現在民間對鹽鐵專營一事怨氣沸騰,那這個東西是不是還要繼續搞下去
針對這個議題,他們就召開了一次大型的辯論會,為時五個月。
辯論有三方,一方是以霍光為代表的反方,覺得不要搞下去了,要還利于民。一方是以桑弘羊為代表的正方,覺得還得繼續搞下去。第三方呢,是從民間挑選出來的賢良文學大概六十多個人。
賢良文學呢,其實是漢代取士的一個科目,簡單理解為已經在朝廷掛上號的地方名士吧,他們在一些朝廷事務上,也是有一定的發言權的。
就這樣,在始元六年也就是公元前81年的時候,鹽鐵之議辯論大賽開幕了。
別說,這形式還挺文明的哈。
來自于各郡國的馬車紛紛抵達長安,一位位賢良文學從馬車上走下來,入住朝廷準備的驛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