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交錯間門,他們過了繁華虹橋,熱鬧的瓦舍勾欄。
古老滄桑的熱鬧城池藏著無數新奇陌生的玩意,觀眾們體驗過玩過,瞧著路過行人,藏了萬千疑惑跟問題,一時半刻卻也得不到解答。
“快到了。”
雅致的翹腳茶樓有三層,矗立在街角,茶樓人流不斷,偶爾能聽見絲竹樂聲從內傳出。
溫老教授突然停步,望向北邊。
龍騰學院項目組的年輕老師與學生拐出街角,他們正交頭接耳興奮討論著什么。
他們的衣裳風格與溫老教授等人頗為不同,束袖佩劍,瀟灑颯氣。
觀眾們瞧出,這風格倒有些似武打片中的。
其中一學生膚色黝黑,眉間門一彎月牙,走路都換了個模樣。
溫老教授踟躇五六秒鐘,驚訝地認出對方“小賀,你這造型”
“老師”
小雞崽們圍住溫老教授,小臉紅撲撲,眼睛泛光地跟老師分享快樂“老師,我們剛看了話本子,還查出了真兇”
溫老教授“”
學生們詳細解釋,“七俠五義,是講一個宋代官員破案的故事。”
年輕學生們少見地歡喜,沒想到參加歷史交流會能學到這樣多東西“老師,原來宋朝破案要依律依法,嚴格得很。”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做包公打扮的男學生唱著輕快易學的歌,尚沉浸在包公破案了縝密邏輯游戲中。
他口上唱著,學生們七嘴八舌,給溫老教授等人講述古人是如何邏輯破案、依律處刑的。
他們講包公蒙仁宗賜下了三口鍘刀,又賜了如朕親臨的尚方寶劍隱匿消失在時間門長河中的破案故事,過程中沒了新世紀乃至于星際的高科技手段。
僅憑肉眼觀察,邏輯思維推理,過程也是別有生趣。
“他們還有法醫呢,”陸陸續續有其他項目組的學生老師抵達,插嘴參與討論“我們碰上了宋慈”
“是一位大宋提刑官,傳說中的法醫仵作,他親自驗尸勘察現場。”
著男士對襟袍的女孩高興揚起古籍,“洗冤集錄,這是宋提刑官送給我們的。”
各項目組進入的場景迥異不同。
有參與過文會,親眼見證詩人們填詞,寫下千古名句的。
那位教授手中握著宋詞選集不肯撒手,正跟同事你來我往地拉扯著。
有中年教授偶爾回望來時路,搖頭嘆息“東京城之繁華是用勞動人民的血淚汗鑄就的,繁華了中上層,唯有底層民眾辛勞苦楚,無法與人說。”
那教授想起自己所見之人,輕嘆“乞丐、采藕女、扛包人”
“我們要感謝先祖,若是沒有先輩們披荊斬棘,重鑄東夏,我等如今活得,可能連乞丐都不如。”
“老師,城里有養老院和孤兒院。”參與了福田院日常活動的幾個年輕學生湊過去,迎著其他人詫異疑惑的目光,大聲道“是宋朝皇帝親自下令,收納鰥寡孤獨者的養老院和孤兒院。規模有限,收納固定人數,春夏收的少,秋冬收的多。”
“朝廷負責贍養老人孩子。”
太多意外,太多不可思議與想象中迥然不同之事,大家討論地熱鬧。
茶百戲、蹴鞠、龍舟戲、24四節氣、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等節慶活動,不同場景皆有學生或教授踏入。
奈何時間門太短,他們走馬觀花,只觀了個皮毛。
議論紛紛的討論聲擋住了東京市民的叫賣,溫老教授與南云平心下震撼,不約而同看向一臉得意笑容的何聲。
何聲微微昂頭,姿態不言自明。
南云平心頭震蕩,溫老教授儒雅從容散了大半,驚嘆、訝異遮掩不住。
項目討論組的諸多話題從大家耳旁掠過,囊括了城市會涉及到的方方面面。
生活社會制度、政治狀況、經濟情況等等,他們想到的、想不到的都有。
他們以往見過的項目組復原,頂多是虛頭巴腦沾上了些許真實可信的史料,已經算了不得。
然而這座城南云平微仰頭,似置身活過來的東京古城。
周圍人聲鼎沸,有好有壞,有枯榮衰敗。
“嘩啦”
什么東西被撕扯開,書頁隨風而飄,似雪花漫天飛揚。
荀慶玉氣急敗壞,悲憤怒吼“謝文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