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轍一喜甚好那便坐等拜讀兄長大作了。
但其實仔細來看,郁達夫這段話頗有些疏漏,因為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的古典詩文中,秋的情調都不盡然是深沉、悠遠、嚴厲、蕭索的,我們可以舉出很多的例子,比如劉禹錫的“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又比如蘇軾的“一年好景君
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還比如這兩首。
楚棠沒有再念,而是將文字放了出來,眾人一齊感興趣地抬頭去看。浪淘沙北戴河,這是一首詞北戴河又是何地帶著疑惑,大家慢慢品讀起來。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奉天殿。
朱元璋猛然一驚“這是那個人寫的詞”
楚棠雖然沒有明說,但詞中的氣勢,還有末尾那句“換了人間”都非常熟悉,儼然是那首“敢教日月換新天”的翻版
太極宮。
李世民也被這首詞給攝住了“大雨落幽燕,則雨有鋪天蓋地之勢,籠罩幽燕之地。滔天白浪翻涌,似與雨相接,更見水天茫茫、河浪莽莽之勢。只這一句,便是壓倒所有寫秋的詩篇,此人氣勢何其磅礴
他繼續往下讀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
“當年曹操躍馬揚鞭,寫下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秋風蕭瑟,洪波涌起之句,蕭瑟秋風今又是想來便是化用其句,但蕭瑟秋風恰似當年,人間已然變換一新
李世民說不下去了,他和朱元璋想到了同一個問題換新天、換人間,后世到底變成了什么樣子,才會讓人寫出這樣的驚人之句
帝王個個心驚,文人學士則為這首詞中蘊含的氣勢所震驚。
長安別院,李白吟詠再三,贊嘆不已。時人多贊他的詩發想無端,如滔滔江河,可眼前這首氣勢之磅礴、眼界之開闊,簡直是亙古未有
他狠狠灌下一碗酒何時焉得有如此詞人
極為擅長懷古詩詞的劉禹錫看到“往事越千年”之句時直接瞳孔微張,滄桑之變是懷古之筆中老生常談的話題,他也有“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句子。
可是“往事”著一“越”字而翻覆千載時空,于史筆的深沉感慨之外,竟有欣欣向榮的蓬勃之勢,就仿佛就仿佛已經改天換地了似的
怎么會有這樣的懷古詞
一心想與后世諸位詩人爭個高低的曹操也沉默了,此等氣勢,他望塵莫及。但水
鏡還沒有停,另一首接著出現了。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
未央宮中的劉徹不由得坐直了身體,這些句子非常簡明,簡明到有些尋常,可是那句子里的詩人看到的,卻是萬山盡被染紅,遍野如火燎原,江水澄碧、千帆競發,雄鷹搏擊于長空萬里,群魚空游在碧波江心苒苒物華俱在青天之下迸發出蓬勃生機
劉徹的呼吸有些急促了,漢之文學多沿楚風,他讀慣了“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的宋玉悲,哪怕見了劉禹錫的春朝筆和蘇軾的橙黃橘綠,卻還是難改對秋的固有情緒。可是這首詞卻如利劍橫空劈下,生生劃破他心里的蕭瑟深秋。
那個人緊接著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劉徹忽然被喚起了一種難以言喻的豪情,自高祖斬白蛇起義,歷諸呂而成文景,他接手的是一個龐大而仍有虛弱的帝國,九州十三郡,頑敵踞邊陲,大漢的沉浮由誰來主宰
他忍不住又讀了一遍這首詞,突然覺得有些恐懼,又有些恍惚,他難以抑制地想,能寫出這首詞的,到底是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