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江水引起了詩人的懷古之思,他將目光轉向了腳下的土地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周瑜接過小喬遞過來的酒樽,嘴角含笑“蘇軾也是善才。”
看了那么多詩文,還以為東吳在后世無名,幸好還有個蘇軾,周瑜再次在心里夸贊蘇軾有眼光。
一旁的小喬柔柔地笑“夫君俊才,千載留名、后人仰慕也是常事。”
周瑜聽得心下熨帖,流芳百世是幸事,也是佳事。好男兒志在四方,他生逢亂世,便該一展所學成就一番功業,而這份功業在千載之下猶令人追慕感懷,還是蘇軾這樣文采風流的人物,怎能不讓他欣喜非常
另一邊的孫權同樣十分高興,兄長與周郎親厚,他對他亦是十分倚仗,兩方一榮俱榮,夸周郎就是夸東吳嘛
不過,他摸了摸下巴,還是覺得有些不對勁“前面說蘇軾被貶黃州而作念奴嬌,赤壁陳兵之地,也不在黃州啊”
蘇軾別不是搞錯了吧
曹魏。
有些破防的曹操和孫權共腦了,他也忍不住開口刺了兩句“哼,連大戰之地都不曾找準,還大言不慚作什么懷古詞。”
曹植和曹丕難得對視一眼,紛紛有些無言詩家語上,一意求真反為不美,況且,沒看人家前面都說“人道是”了嗎父親多少帶點個人情感了。
他們腹誹著,卻并不敢說出口,水鏡里的楚棠就沒有這個顧慮了,接著道
故壘,就是舊時軍隊遺留下來的營壘的遺跡。故壘之西,有人說,那是三國時期的周郎赤壁。
關于赤壁之戰的地點有比較大的爭議,根據我們書上的解釋,蘇軾游覽的是黃州的赤鼻磯,而不是三國時期的赤壁戰場,赤壁大戰的地方在現在的湖北赤壁市。
蘇軾本人應該是清楚這一點的,因為他在另一篇文章赤壁洞穴中曾經寫到“或言即周瑜破曹公處,不知果是否。”
所以他在詞中的落筆也極有分寸,約之以“人道是”幾字,表明這只是一個傳言。
但很明顯,從后文的描述來看,蘇軾主觀上還是選擇了“將錯就錯”,因為下闕他將懷念的對象鎖定在了赤壁之戰的主角之一周瑜。
這也和前文一脈相承,是蘇軾的想象之詞。是不是赤壁之戰的確切地點不重要,這是史學家需要考證的事,重要的是他在這里產生了一段感懷,這是純粹的詩人筆法。
通過這一句,詩人將上文中泛寫的懷古轉入具體內容,聚焦于赤壁戰場這一風云際會的時刻,他將赤壁具體所在的問題輕輕宕開,只為詩意的抒情。
蘇軾笑了“感懷之作不必求物真,唯求情真爾。”
這是在肯定楚棠的想法了。
蘇轍也面露笑意“孟子有言,說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雖然用在此處不一定恰當,但借赤壁之酒杯,澆胸中塊壘,自是詩家筆法。以心懷觀世事遺跡
,倒也無需求確地,求真情足矣。”
主位的蘇洵不由得捋須點頭“這詩解得確實中肯。”
他到底年長,眼光極為老辣,楚棠的學識不一定有多高,但勝在涉獵面較廣,談古論今姿態悠然,這是盛世太平年月極為寬松的家庭環境才能養出來的女子。
蘇洵不期然想起自己的妻子程氏夫人,那個極為干練識大體的女子,若她能生在后世,不知又是何等風采
蘇家父子各有所思,三國時期的曹操仍然不爽
“說得好聽,就是偏袒你們后人做起什么閱讀理解來,黑的都能說成白的。”
不愧是建安文壇的翹楚之一,曹操的領悟能力與學習能力一流,都學會用廣受后世學生詬病的閱讀理解來懟人了。
底下的曹植聽到后頗有些一言難盡,小聲嘀咕著“這解得也沒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