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侯方域其時手頭拮據,未有妝奩之資,閹黨余孽阮大鋮有意籠絡,重金替置,侯方域態度搖擺,而李香君深明大義,毅然拒絕,阮大鋮由此懷恨在心。這場結緣于明末的愛情,終于和時代政局聯系在了一起。
其后國家動蕩、侯李分離,闖王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皇帝自縊煤山,南明小朝廷建立,弘光帝昏庸逸樂;馬士英、阮大鋮結黨營私、倒行逆施;
江北四鎮不思齊心報國,乃至互相傾軋;手握重兵的左良玉揮師東進、直逼南京;有心抵抗的史可法面對長驅直入的清兵孤掌難鳴,與軍民于揚州城死戰,最后跳水而亡。
坐擁江南富庶地、十萬軍民心的南明迅速滅亡,其存世,不過一年零一個月。
明亡何以如此速也縱觀全劇,我們可以看到滿紙官紳士子,逃不過一個“私”字。馬士英所謂“幸遇國家多故,正我輩得意之秋”,江北四鎮主帥“沒見陣上逞威風”,倒是為了爭奪元帥軍帳的座位排列“早已窩里相爭鬧”;
弘光帝立于危難不思進取,一心縱情享樂;連作為正面人物的侯方域出場也曾道“鶯顛燕狂,關甚興亡”統治集團腐朽、權奸誤國的題旨,在戲文中被反復說盡,反是以李香君為首的倡優之流死守氣節,盡顯底層人物的光輝。
白骨青灰長艾蕭,桃花扇底送南朝。再不信輿圖換稿,江山都易主了。“眼見他起朱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前賢后死,此時也不過檢點史冊,“放悲聲唱到老。”
桃花扇的曲詞典雅流麗,奇而真、密而淡,筆筆又含哀情,兼之通俗曉易,輕而易舉便奪了眾人的心神。
興化宅中,冒襄早已是老淚縱橫“桃花扇遞送南朝,老夫親眼送的南朝,親眼見的輿圖換稿啊”
他捶桌大嘆,悲慟的情致讓孔尚任也紅了眼眶。易代之悲、幻
滅之感,分明是有清一代共同的感受。
太倉。
本作者春山有信提醒您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歷史直播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吳偉業捧著故友所貽書冊自責不已“死生總負侯贏諾,欲滴椒漿淚滿尊。我不如君啊”
他的手死死捏著書卷,指甲蓋都泛起了青白。
東晉。
陶淵明神情愀然,先前談東晉之時,楚棠亦曾提到南明,此時詳敘,如此真切的易代之悲一下子就令他想起了眼下的時局。
如楚棠所說,不久的將來,晉室也會滅亡,風景不殊、河山有異的感慨,最終會成為每個晉人的悲哀,如此,又怎么不是放悲聲唱到老呢陶淵明掩面而泣。
唐朝。
杜牧五指扣緊欄桿,一字一句念著水鏡里的那闋哀江南“眼見他起朱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
他不知道這婉轉的傳奇曲調該如何唱,可僅僅只是讀著念著,都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深刻悲切。他通曉史傳,一時萬代興亡都到眼前,不自覺便是一聲哀嘆
“誰又不是戲中人呢”
他想起大唐,高祖初立,政起貞觀,一路昂揚,凱歌稱盛世,好一座巍巍高樓、萬方來賀,可是安史之亂敗毀樓閣,幾經修葺仍難回當年盛況,如今風雨飄搖、慘慘欲墜,何嘗不是樓塌之相
杜牧悲不自勝,明明是預知后事、挽救危亡的大好機緣,他卻聽得萬分絕望。他有濟世策,他有救亡心,但有臣無君,又當如何
南宋。
辛棄疾虎目含淚,提筆將那闋哀江南書于紙上,攥著筆的手青筋可見。南宋、南明,在后世的歷史上,原有著一般命運。
他不知道自己如今所做的努力到底能改變多少,但天予其時,陛下治下本有清明內政,大宋亦尚未至亡敗之期,如今君臣一心,他發誓不能讓大宋走上既定的道路
就算輿圖換稿,也不能是異族的稿